继丁文龙教授主编的《正常人体学》出版发行后,我们又组织学校有关教研室的专家教授编写了《疾病学基础》一书,《高等学校创新教材:疾病学基础》可以作为医学相关专业(护理、检验、医学影像、麻醉、营养、药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等)本科教学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参考书。本教材也是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护理学专业建设内容之一。《疾病学基础》涵盖了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等多学科领域。在阐述疾病发生时人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基础上,介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有关疾病发生的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可以说,《疾病学基础》是一本多学科交叉的整合式教材。在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腾飞的时代力求使其更符合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疾病学认识规律的要求,也更适应健康、预防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本教材着重“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力求做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疾病学基础》的内容包括疾病发生时,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其变化的规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学习和研究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各种变化需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即从分子、细胞水平学习细胞结构的变化,细胞内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改变;从器官、系统的水平学习它们的病理、生理的变化及其对整体的作用;从整体水平学习人体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总之,学习《疾病学基础》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在疾病状态时形态、结构的改变,进而导致功能改变的规律,为临床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疾病学基础》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内容重复,尽量做到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力求以简洁的语言和相关的插图,重点突出地介绍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规律。同时,《高等学校创新教材:疾病学基础》也适当地反映在疾病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适当地联系临床,以适应相关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创新教材:疾病学基础》的专业名词以全国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专业名词为准。专业名词后为英文,书后附有英汉名词索引,为学生查阅英文文献提供便利。《高等学校创新教材:疾病学基础》介绍了部分参考书,涉及《疾病学基础》涵盖的相关学科,并且都是这些学科重要、经典的中、英文教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便于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