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百年来,蒙学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古代所有读书人起步的阶梯。蒙学教材源远流长,远至周秦,近至民国,孩童入学,都有专门的启蒙读物。唐宋之前,这类教材变化不定。至宋代《三字经》、《百家姓》出,很快风行天下,加上先前的《千字文》,又吸纳《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教材的大格局才基本定型。这些启蒙读物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深入浅出,风格生动简练,既具备识字的基本功能,又顺带介绍历史地理常识,还寓有品德培养的内涵;表达形式则类似歌谣,琅琅上口,易于儿童背诵,实在是一举多得,不可多得。《弟子规》全篇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地弟子(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行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传授了如何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方法;传授了如何与人交往,行善事、走正路的思想。这本书,影响之大,诵读之广,仅次于《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