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运行导致了人类女性死亡率增长及其引发了死亡意识。死亡意识之下对死亡的抗拒'逐渐使人类用幻想的方式寄寓对永生的企求'酝育、催生了神话。原始思维的神秘性的发展至少呈现为两个阶段'即在“万物有灵论”之前'存在一个“物力论”阶段。“物力”是死亡意识的惊悸。在此观念下'人类抗拒死亡祈求永生便以两种主要方式进行:一是用“埋葬”的方式把死者送回诞生之处;二是图腾活动'把其他生物的生命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尔后'女性、生殖器象征物等逐渐成为图腾的重要构成。从神物到神话'图腾成为神话的最初形态。野蛮时代'图腾基础上的天体神话所呈现的仍然是只有创生而无死亡终极性的存在。由于农业的耕作和动物的驯养'人类驯化了人类自身。在死亡意识之下诞生的自我意识'使人类具有了自立感、确定感和自决感。神话终结。图腾、天体神、与人同形同性之神'前后依次产生'但“互渗”始终'并继续流传。人类基于死亡意识得以脱离动物界'基于死亡意识之下的自我意识得以跨入文明。混沌状态和神的永恒世界'实质是原始先民逃避时间、抗拒死亡的幻想性的精神上的避难所。永恒的神话观念的破裂'并不等于神话世界观的完全覆灭。动物意识、原始意识都作为低层次部分地保留下来并作为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继续发挥作用。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而抗拒死亡的时间'可说是人类文化意识中最根本的关怀。对往昔迷狂一时的永恒乐园的缅怀和理想归宿的新乐园的探求'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积淀下来'形成不断引人释解而又难以释解的乐园情结。人类叙述神话故事'带有明显的对逝去的时代的回忆的倾向。巫企图通过某种媒介重返神话境界。历史的神话化'是永恒的牵挂。儒家学说'彰显了文化本质的神话情结。道家学说和思想已然是神话的一种投影。犹太——基督教重返的伊甸园'即没有时空界限、没有生命终极的永生生活。印度教使神话情结在印度得到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呈现。印度佛教的本质是直接融入神话本原之“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