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定 价:¥68.00

作 者: 徐滨士 等编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循环经济研究丛书
标 签: 经济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190383 出版时间: 2007-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12 字数:  

内容简介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从德国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基本国情入手,内容不仅涉及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和废物资源的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最优配置,还重点研究了德国社会资源的有效安排,包括社会经济政策、机制制度、法律法规、文化教育的协调配合,以及全社会各层次主体道德意识的培育形成,社会责任的明确和合理分担等。同时精选典型的案例,加以系统的分析,就如何借鉴德国经验,有效治理中国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引导全社会生产、分配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促进国家经济长远发展,阐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最终提出了中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应采取的建议措施。书中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阐述了再制造工程的内涵、学科体系、再制造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再制造的情况,从产品多生命周期理论、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再制造特性、再制造产品的寿命预测、再制造模拟与仿真等5个方面探讨了再制造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再制造使用的先进技术,分析了再制造物流管理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列举了发动机再制造、机床再制造和复印机再制造实例。书中重点介绍了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汇集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维修工程及表面工程专家。1931年生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1954-1961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61年至今任装甲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少将,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热喷涂与堆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并在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徐滨士院士是我国设备维修和表面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地将等离子弧喷涂技术应用于装甲车辆薄壁磨损零件的修复,并建立了等离子弧喷涂工艺参数优化数学模型,获1982年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系统地研究开发了电刷镀设备、镀液和工艺,以镍合金镀层代替槽镀铬镀层,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设备和装甲车辆现场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高硬度装甲钢低温焊修研究”获1989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采用优质高效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攻克大型舰船等钢结构在海水中的腐蚀和电厂锅炉管道热腐蚀难关,并获1997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他还承担了国家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制开发了高速射流电弧喷涂设备及粉芯材料。徐滨士院士是我国最先倡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表面工程学科的,他主编的《表面工程与维修》获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发明的“双相自强化耐磨合金”等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他还出版了多部专著,如:《维修焊接》、《等离子喷涂与堆焊》、《焊接手册》第一卷中“热喷涂”一章等。迄今为止,他以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杂志上发表了“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China of the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等离子喷涂技术的新进展”、“发展优质高效的表面新技术——电弧喷涂技术”“Application of electric arc spraying technique to enhance corrosion resistace of steel structures on ships”等共100余篇学术论文。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再制造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再制造工程的内涵
1.1.1 再制造工程
1.1.2 再制造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地位
1.1.3 再制造与维修和再循环的区别
1.1.4 再制造工程的学科体系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2.1 循环经济的本质与特点
1.2.2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1.2.3 废旧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三个水平
1.2.4 循环经济的四个层次
1.3 再制造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第2章 再制造工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1 再制造工程的发展背景
2.1.1 紧迫的社会发展需求
2.1.2 充足的再制造资源
2.1.3 良好的物质基础
2.1.4 显著的综合效益
2.1.5 先进的技术支撑
2.2 国外机电产品再制造现状
2.2.1 美国再制造业总览
2.2.2 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
2.2.3 工程机械的再制造
2.2.4 国防工业的再制造
2.2.5 其他行业的再制造
2.3 国内再制造工程研究、应用和创新成果
第3章 再制造与产品多寿命周期
3.1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3.1.1 产品寿命周期概念
3.1.2 产品寿命周期设计
3.1.3 产品寿命周期评价技术
3.2 产品多寿命周期工程与再制造工程
3.2.1 产品多寿命周期工程
3.2.2 再制造形成废旧产品新的寿命周期
3.3 产品再制造的环境与技术经济分析
3.3.1 再制造产品寿命周期评价的优势
3.3.2 产品经济寿命的确定
3.3.3 产品再制造的技术经济分析
3.3.4 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费用
3.3.5 产品再制造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4章 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
4.1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概述
4.1.1 可靠性基础知识
4.1.2 维修性基础知识
4.1.3 保障性基础知识
4.2 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4.2.1 产品再制造的质量要求
4.2.2 一般产品的故障规律
4.2.3 常见故障分布的数学模型
4.2.4 可再制造系统可靠性统计分析
4.2.5 复杂设备故障率曲线
4.2.6 再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3 提高再制造产品可靠性的措施
4.3.1 产品的再制造性及可靠性设计
4.3.2 在产品再制造中保证其可靠性要求
4.3.3 产品使用中的延寿措施
第5章 产品再制造设计基础
5.1 产品的再制造性
5.1.1 产品的再制造特性
5.1.2 再制造性与再制造性工程的定义
5.1.3 再制造性的要求及其确定
5.1.4 再制造性建模
5.1.5 再制造性分配
5.1.6 再制造性预计
5.1.7 再制造性分析与综合权衡
5.1.8 再制造性设计准则
5.1.9 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
5.1.10 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评价
5.2 再制造产品寿命预测
5.2.1 寿命预测在再制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5.2.2 材料的失效模式
5.2.3 寿命预测方法
5.2.4 寿命预测实例--车辆扭力轴疲劳寿命预测
5.3 再制造模拟与仿真
5.3.1 再制造工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特殊问题
5.3.2 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的常用数值方法Ⅰ--有限单元法应用举例
5.3.3 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中的常用数值方法Ⅱ--有限差分法应用举例
第6章 再制造应用的高新技术
6.1 表面工程技术
6.1.1 概述
6.1.2 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
6.1.3 微/纳米等离子喷涂技术
6.2 材料制备与成形一体化技术
6.2.1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
6.2.2 激光再制造技术
6.3 再制造快速成形技术
6.3.1 传统非金属材料快速成形技术概述
6.3.2 传统非金属材料快速成形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6.3.3 金属直接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6.3.4 外国军队装备再制造快速成形探索研究
6.3.5 微束等离子快速成形
6.4 修复热处理
6.4.1 概述
6.4.2 修复热处理原理
6.4.3 蠕变损伤材料的修复热处理
6.4.4 疲劳损伤材料的修复热处理
6.4.5 工具钢的修复热处理
6.4.6 金属材料内部裂纹高温愈合
6.5 虚拟再制造技术
6.5.1 虚拟再制造概念
6.5.2 虚拟再制造体系
6.5.3 虚拟再制造技术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关系
6.5.4 虚拟再制造应用前景
6.6 自修复技术
6.6.1 自修复技术内涵
6.6.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6.6.3 自修复技术研究
6.6.4 自修复技术展望
6.7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
6.7.1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内涵
6.7.2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基本原则
6.7.3 产品性能提升再制造的主要内容
第7章 再制造工程中的物流管理
7.1 概述
7.1.1 再制造物流的内涵
7.1.2 再制造物流的驱动因素
7.1.3 构建再制造物流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7.1.4 再制造物流的特点
7.1.5 再制造物流的主要环节
7.1.6 再制造物流管理初探
7.1.7 再制造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
7.2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与拆解的管理
7.2.1 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管理
7.2.2 废旧机电产品的拆解管理
7.3 再制造生产中的物流管理
7.3.1 再制造生产与新品制造的区别
7.3.2 再制造生产的特点
7.3.3 再制造生产计划和调度
7.3.4 再制造库存管理
7.3.5 再制造物流信息管理
7.4 再制造产品营销中的物流管理
7.4.1 影响再制造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
7.4.2 再制造产品销售服务的主要内容
7.4.3 销售产品的服务--一种成功的再制造产品销售模式
第8章 再制造工程中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8.1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概述
8.1.1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
8.1.2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要素
8.2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产生背景
8.2.1 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确立
8.2.2 产品寿命周期分析理论的发展
8.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8.3 国外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相关立法
8.4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实践
8.5 再制造工程中确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意义
第9章 再制造工程应用实例
9.1 车辆发动机再制造
9.1.1 发动机再制造的内涵及意义
9.1.2 发动机再制造工艺流程
9.1.3 发动机再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9.1.4 发动机再制造的效益分析
9.1.5 表面工程技术在发动机再制造中的应用
9.2 机床再制造
9.2.1 旧机床再制造的背景
9.2.2 旧机床再制造工艺
9.2.3 某修理厂旧机床再制造实例
9.3 复印机再制造
9.3.1 复印机再制造发展概况
9.3.2 施乐复印机再制造简介
9.3.3 复印机再制造工艺
9.3.4 复印机再制造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