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高等学校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作为一门旨在增强大学生文献信息意识、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的公共课程——“文献检索课”在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以原教育部1984年[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为标志,“文献检索课”被正式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随后,1985年、1992年、1993年原国家教委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并对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20多年来,数百万大学生接受了这门新兴课程的教育,全国出版了一大批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献检索课程教材。当前,就文献检索课教材整体而言,是更成熟更完善了,而且逐渐由总而分,结合理、工、文、医、农、商及师范教育等专业特点,编写出了更贴近教学对象与教学实践,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实用价值的佳作。但也毋庸讳言,有些教材显得过时了。信息化社会的浪潮、裂变和震撼表现在:信息数量激增;知识更新加快;信息有效期缩短;文献信息的载体类型、出版类型、传播手段、组织形式等,日新月异而又光怪陆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反映、要驾驭这种现实,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敏锐的目光,才能成为一个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人。因此,当我们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之约,组织新编本教材时便十分明确,在阐述文献信息检索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要侧重介绍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内容,力求体现时代特色,同时为兼顾图书馆用户教育之需,增加了关于图书馆知识的普及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