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如果以国家正式颁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出现“艺术设计”的专业界定算起,至今还不到二十年。染织、陶瓷、装潢等工艺美术专业都是从那个时候起从“美术”改称为“艺术设计”的。“环境艺术”的概念出现得比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一个相当新的专业概念,至今相关的专业理论研究还相当滞后。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尽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发展迅猛。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专业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全国。400余所各类高等院校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进入21世纪,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行业年产值就高达人民币数千亿元。“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这种人为的艺术环境创造,可以自在于自然界美的环境之外,但是它又不可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它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环境艺术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美的创造。“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工作过程。人类理想的环境应该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社会制度的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生存空间的科学建设。这中间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的所有研究领域。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目前高等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基本是以“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作为实施的专业方向。尽管学术界对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定位和理论概念还存在着不尽统一的认识,但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等不及笔墨官司有了结果才前进的。高等教育的专业理念超前于社会发展也是符合逻辑的。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二是高质量的专业教材。艺术学科同样如此。相对来讲,艺术学科教育中师资的作用要胜于教材的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强调普遍规律中艺术个性的张扬。不同类型与不同办学背景的学校要办出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师资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开办的时间就不长,师资来源相对年轻和学术积淀相对浅薄。因此,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教材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这也就是近年来编写教材热的由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内的短暂历史,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其他传统的艺术类专业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艺术设计教育完全是工业化之后的产物,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边缘性极强的专业教育。这样的教育背景,要编写专业性很强的高校教材,在统一与个性的权衡下,显然两者都是需要的。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市场需求如此之大,如此之广,现在的教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适用的太少。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和同一种定位来编写,这是摆在所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