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

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

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

定 价:¥18.00

作 者: 刘月新 著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235125 出版时间: 2007-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字数:  

内容简介

  自从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传人国内后,不少学者以此为思想方法来研究文学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初次接触解释学和接受美学是在1987年,当时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对一切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充满了兴趣,阅读了《存在与时间》、《真理与方法》、《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解释的循环》、《解释学与人文科学》、《阅读行为》等著作的中译本之后,兴奋不已,还没来得及仔细吸收和消化,就尝试运用书中的思想观点来分析文学作品,居然得到了同事的赞许,增强了信心。后来又广泛接触了巴赫金和哈贝马斯等人的对话理论,试图将对话理论和解释学的思想融会在一起,对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思考。有了基本的想法之后,就开始慢慢写下去,先后在《江海学刊》、《中州学刊》、《贵州社会科学》、《国外文学》、《江苏社会科学》、《名作欣赏》、《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日积月累,才集结为这本小书。表面上看,本书并不是一本非常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同一问题的系列论文的结集,但如果从深层学理来看,其内在的思路十分清晰。就是以解释学为方法,以文学创作、文学文本、文学接受为线索,对文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伽达默尔等人的解释学主要侧重对读者接受行为的考察,疏于对创作活动和文本构成的研究。但读者的接受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面对创作和文本,所以,作者的创作与文本的构成理当进入解释学的视野之内,在创作、文本、接受三者之间建立内在的关联。本着这一思路,本书首先分析了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潜对话和“隐含作者”的生成,然后又分析了文本结构与意义结构、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意境的艺术结构等问题。因为,文本的结构并不是作者单方决定的,而是作者和读者艺术对话的结果。本书分析得最为充分的是读者的接受,这既与我多年的学术兴趣有关,也是由本书的内容所决定的,读者的接受行为理当成为解释学关注的理论重点。

作者简介

  刘月新,男,1962年生,湖北天门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现任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西方文论等课程的教学,多年致力于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理论的研究。在《国外文学》、《江海学刊》、《中州学刊》、《江苏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当代文坛》、《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有学术专著《文学与对话》。

图书目录

一、作者与读者的潜对话
二、“隐含作者”的艺术生成
三、语言的异化与陌生化
四、文本结构与意义结构
五、意境的艺术结构
六、现代阅读理论的批判精神
七、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
八、文学接受的心理张力
九、期待视野与文学接受
十、艺术接受的“乌托邦”体验
十一、文学释义范式的嬗变
十二、空白的文学接受意义
十三、创作意图与作品意义的关系
十四、读者意识的分离与整合
十五、超越离心式阅读与向心式阅读
十六、“出入”说与中国古代接受理论
十七、柏拉图与解释学
十八、诺曼.N.霍兰德的文本阐释理论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