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

定 价:¥15.00

作 者: 王传荣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劳动经济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5864696 出版时间: 2007-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46 字数: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向前,正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跨国流动以及产业的国际转移等多条途径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上述因素互相作用下,世界劳动就业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全球化推进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揭示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治理路径,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扩大就业提供新的思路。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 导论,主要交待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阐明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概括了本书的逻辑结构以及各章的主要内容等。 第1章,以失业原因为线回顾就业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经济学领域有关就业的研究文献是丰富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重视研究就业问题。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劳动力供求缺口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仍具生命力。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今时代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就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文中总结了西方就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进展,并对90年代以来全球化影响就业的已有成果进行概括,这些论述为以后各章提供了观点表述的理论基础和主题分析的理论平台。 第2章,首先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全面概括全球化进程中就业的规律性特征。 本章在介绍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代表性观点后,得出了自己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的过程,主要指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配置,这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间经济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一般而言,主要从外贸指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量、企业间的国际化程度等几方面表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衡量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和发展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就业呈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特征。本书指出目前全球面临的劳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任务。认为,全球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变化引发的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成本驱动型劳动分工使得就业机会在全球重新分配;发达国家的吸入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推出效应导致人才流动在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称;劳动资源配置速度加快、就业形态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灵活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就业职业结构转向高技能,低技能劳动者被边缘化;作为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社会关系的劳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又面临新的挑战,资本权力的强化与劳工权利的被侵害和被剥夺,已成为劳资关系格局的突出特征;经济全球化拉大劳动收入差距。 世界会更加开放,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上述规律性特征将继续存在并继续对各国的就业改善产生深远影响,实现“体面劳动”成为各国奋斗的目标。 第3章,考察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劳动就业的突出特征就是就业机会、劳动资源的分配、就业方式的变动、劳动就业的环境都要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单一国家视角研究劳动就业的变化,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我们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研究一国劳动就业变迁。我们看到的是国际经贸活动在各个不同国家与企业间展开,但伴随国际经贸活动而来的商品与资本的流动最终都会反映到国际劳动分工的变化、就业的增减及其对各类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都会使就业岗位在全球进行重新整合。因此,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资本跨国流动以及科技进步推动下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其作用于世界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 书中指出,国际贸易通过贸易量、贸易战略的选择、贸易结构的变化来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等;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是通过直接创造、就业关联、就业质量、挤出效应四个方面展开,其形成路径取决于FDI总量、项目进入性质以及跨国经营战略等。书中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其相关性。跨国投资影响投资母国的就业是通过“就业替代”和“就业扩展”两条路径进行;经济全球化最终体现为分工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世界性调整,而这种调整伴随的就是产业的国际转移。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就是就业机会调整的过程;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资本跨国流动以及产业的国际转移是交互作用于就业。 第4章,是从全球视角考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治理问题。本书认为,目前的全球化不是一个和谐的过程,而是充满矛盾、不均衡的过程。 指出,推进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石。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是指以尽可能广泛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为主体,能够让更多的人分享参与国际分工利益的全球化。 第5章,考察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劳动就业面临的挑战,并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的思考。认为,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全球化地推进之间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结构优化升级会使低素质劳动力就业困难;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劳动者内部发生较大的分-化,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会拉大,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会日益加剧;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改革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人才流失危及国家人才安全;全球战略缺失直接波及就业数量。提出的相关建议是,要高度重视开放条件下的就业研究,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创新,“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增长模式”等,特别提出了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实行劳动比较优势和高科技竞争的时期替代。 从掌握的文献看,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专题,学术界已有一些论述。但是,还没有人统合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层面将其应用到劳动就业的影响上来,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能否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就业扩张也是本书关心的议题。本书力图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实践,在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本书力求创新之处是:1.选题上: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单线条的分析。本书试图统合经济全球化的几个层面: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跨国投资与国际产业转移应用到就业的影响上,进行系统研究。 2.分析框架上:本书尝试着以经济全球化作为影响就业的背景和变量,以就业变动为研究视角,致力于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就业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影响,试图构筑“经济全球化——就业变动”、“就业治理——以人为本的全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研究思路逻辑清晰。 3.研究方法上:注重定量分析,力求任何理论观点能经得起数据检验,并坚持经济学学以致用的宗旨。同时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融合做了新的尝试。 4.观点上:在以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含义是国际劳动分工。 (2)经济全球化影响就业结构、就业方式、劳资关系,这是通过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跨国资本流动、国际间产业转移交互作用的结果。 (3)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石的观点。 (4)针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在开放条件下改善我国就业的建议是,就短期来看,应该以劳动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化,长期提升就业的根本是高科技竞争优势。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由于本书涉及的是一个复杂而诱人的主题,我并不抱有面面俱到的幻想,必须做出割舍。我只希望在导师和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顺利完成本书的写作,对这一涉及广泛、每走一步都会碰到大量繁难疑惑的问题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以激励更深入地探索。若本书成果能对我国应对全球化,缓解就业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有一定参考意义,则我心甚慰。同时因为笔者理论素养、知识积累和消化吸收水平有限,在分析和推导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错误和疏漏,这也是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希望本书能够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一个基础。由于本人在经济学基础和研究分析能力上的不足,本书还待更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是:1.在经济全球化与就业相关性的理论提炼高度上尚有余地。也是笔者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2.运用数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能力欠缺。这主要是受制于笔者对该选题所需要的数理分析、计量分析知识的缺乏。 3.论题涉及面广,许多问题论述深度不够。

作者简介

暂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0.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0.3 研究方法
0.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劳动就业理论:文献综述
1.1 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劳动力供求缺口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理论观点
1.2 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
1.3 对西方就业理论的简评
1.4 学术界有关全球化与就业关系的研究进展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
2.1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表现
2.2 全球就业状况概览
2.3 就业方式、就业结构与劳资关系的变革
2.4 经济全球化拉大劳动收入差距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传递机制
3.1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成为就业变动的“驱动器”
3.2 资本的逐利性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带动就业机会的转移
3.3 科技进步推动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引发劳动力资源的全球配置
3.4 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和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交互作用
3.5 本章小结
4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与“体面的劳动”
4.1 “体面的劳动”的提出和内涵
4.2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在就业治理中的地位
4.3 推进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实现体面劳动的对策
4.4 本章小结
5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有效促进就业的路径选择
5.1 高度重视开放条件下的就业研究
5.2 开放条件下就业发展长远路径选择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