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第2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第2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第2版)

定 价:¥45.00

作 者: 夏克栋 主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基础医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7091039 出版时间: 2007-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字数:  

内容简介

  2006年9月,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在沈阳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教材修订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对临床医学专业成人学历教育(专科)教材修订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与同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基本相衔接,又要力求体现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实用性。本教材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组织编写的。本教材内容由传统的基础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组成,适当增加了基础免疫学部分的比重。在内容编排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在基础免疫学部分,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一同并入“免疫系统”一章编写;将“固有免疫应答”的有关内容放在“细菌感染与宿主抗感染免疫”一章介绍。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压缩了并不常见的病原体内容,增加了近年来新出现的病原体的内容,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将“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的内容合并一节,并放在每一章后做概括性叙述。在人体寄生虫学部分,以介绍常见寄生虫为主。在保持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前提下,在有关章节中插入“问题与思考”、“理论与实践”和“相关链接”等知识模块,以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完善和提高。

作者简介

暂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第2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病原生物学概述
  第二节 免疫学概述
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
 第一章 抗原
  第一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抗原分类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五节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刺激剂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
  第二节 抗体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特性
  第四节 人工制备抗体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激活
  第三节 补体激活调控
  第四节 补体系统生物学作用
 第四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
  第三节 MHC遗传特征
  第四节 MHC生物学功能
  第五节 HLA与临床医学关系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 免疫耐受
 第七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 四型超敏反应比较
 第八章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第九章 免疫学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章 细菌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结构
  第三节 细菌形态检查法
 第十一章 细菌生长繁殖与培养
  第一节 细菌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人工培养
  第三节 细菌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四节 细菌分类与命名原则
 第十二章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分布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第十三章 细菌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变异现象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细菌变异机制
  第四节 细菌变异实际应用
 第十四章 细菌感染与宿主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细菌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抗感染免疫
  第三节 感染来源与类型
 第十五章 化脓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沙门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弧菌属
  第五节 其他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六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白喉棒状杆菌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十九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氏菌属
  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菌
  第三节 炭疽芽胞杆菌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第三节 回归热螺旋体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 真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二十三章 病毒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增殖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四节 病毒变异
  第五节 病毒分类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感染途径与类型
  第二节 病毒致病机制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
  第二节 病毒感染防治原则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属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七章 肠道感染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
  第二节 轮状病毒
  第三节 其他肠道感染病毒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其他肝炎病毒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九章 反转录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虫媒病毒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第三节 防治原则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三十二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 朊粒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三十三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生物学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四节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第三十四章 医学原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叶足虫
  第三节 鞭毛虫
  第四节 孢子虫
 第三十五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
  第二节 吸虫
  第三节 绦虫
 第三十六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专业词汇英中文对照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