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菊与刀

菊与刀

菊与刀

定 价:¥58.00

作 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南星越 译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民间艺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4238779 出版时间: 2007-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67 字数:  

内容简介

  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60年前美国用它改造日本——30年前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0年来,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被译成30种语言,全球销量逾3000万册现代日本学第一书,影响持续半个世纪透视与超越日本的首选读本,250幅浮世绘及现代摄影《菊与刀》成书于1946年,半个世纪前的准确预言令人称奇,学术价值为无数读者追捧不已。半个世纪后,我们推出了附图的版本,200多幅插图,包括日本著名绘画大师歌川国芳的浮世绘,美女画师喜多川歌***的艺伎图,热爱中国文化的武士绘翘楚歌川国芳的杰作以及当代的摄影大师荒木经惟的惊世之作等,这些图片恰当地分布在各个章节中,让一本严谨的学术书以生动、具体而富有亲和力的形式走向更多的读者,尤其是那些曾经因为排斥“学术书”的晦涩和生僻而错过众多经典的读者。对于读过此书的人,这些插图可以作为原文的解释和补充,尤其是在提及历史、文化、民俗时,都可以通过图片看到具体的实例,可以是某一场战争的浮世绘、某一场艺伎的欢宴、某一次民间的祭祀、某一处的景观的摄影等;对于第一次读本书的读者,那么毫无疑问,这是截至目前最富有吸引力的版本。避开学术书令人懊恼的高深,单看插图,就可以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做到阅读之前心中有数,并以舒畅的心情开始攻读这本厚重的学术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插图绝非信手拈来,它们不仅在内容上与原文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具有同样的分量,尤其是二战期间珍贵的黑白图片,它们是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日本。至于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浮世绘和摄影,那些都是大师的心血之作,如果仅是浏览而过,那将是一种遗憾。回归到本书的参考价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日本的当年的奇迹和当前的困境,文化层面的考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中国和日本互为邻居,文化上渊源联系,从一个西方人眼中看日本,能够较好地跳出民族立场上的干扰,较为客观地了解我们的这位邻居。书中对与日本人行为方式的分析,推而广之应用到对日本当今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或更进一步,应用到对日本工商业的成功和教训的分析,都可以对了解对手、看清现实、改善自我产生巨大的正面意义。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性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国文学,1919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于二战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弗兰茨·博厄斯,192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 of Culture,1934年)一书,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 Science and Politics)一书,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对日本的研究——《菊与刀》一书的贡献最大。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图书目录

《菊与刀》中的浮世绘与启示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好斗又温和;黩武又爱美;桀骜又谦逊;顽固又善变;勇敢又怯懦;保守又开明……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他们认为,日本才是能够真正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唯一的国家......
第三章 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
   等级制,日本人看做是正当的而且可行的社会结构,他们的各项活动皆以此为准则。
第四章 明治维新
   斯宾塞在给伊藤博文的信中写道,日本传统习俗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国民福利的基础……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恩”的用法虽多,其中有一个意思是共同的,那就是承受的负担、债务或者重负。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恩”是永久长存的债务,“报恩”则是紧如张弦的偿还。欠恩不是美德,报恩却是善行。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情义”分为两类;一类为对社会的情义;另一类为对名誉的情义。
第八章 洗刷污名
   一个正派的人会同时感受到恩情和侮辱,并对两者都要认真回报。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日本人把生活变得很难处理,他们像艺术品一样培养肉体的享乐,又牺牲享乐去献身于义务。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忠”、“孝”、“情义”、“仁”、“人情”等德行规定构成了日本人的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能力,一类为“圆熟”。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幼年和老年是自由的领地,婚姻却是戴上“枷锁”的开始。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日本人迈出社会变革的第一大步是承认侵略战争的“错误”和失败。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