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分内外城。内城是明永乐年问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城内大街小巷规划有序;外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崇文区位于外城的东部,根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的年代,推断崇文区的街巷胡同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以前就已形成了。历史上崇文区的街巷胡同可分为两个不同区域。东起广渠门,往西经米市口、柴市口、揽杆市、抽分厂大街、蒜市口、东三里河、西三里河直至猪市口。这条路线以北是一种区域,以南是另一种区域,简称北部和南部。北部基本上是明朝的正东坊和崇北坊地界。这个区域,在外城还未建成前,就早已形成。西以正阳门大街为主干线,东以崇文门外大街为主干线,其东西两侧形成许多街巷胡同。正阳门大街以东至崇文门外大街,北有一条西东走向的打磨厂街,南有西东走向的鲜鱼巷、小桥儿、羊房草场、灵官庙、木厂儿等连成的长街。在这两条长街的左右两侧,有许多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崇文门外大街东侧,从北向南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还有神木厂大街和手帕胡同等东西走向的街巷胡同。这些街巷胡同的南北两侧,也有一些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个地区,尽管在正阳门大街东有长巷头条、二条、三条、四条等由河流所造成的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斜胡同,但它基本还是循着内城的街巷胡同格局规划的。南部基本是明朝崇南坊地界。在这个区域里,除南河漕、马尾帽胡同、力士营等少数胡同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荒郊僻野,如五里屯顾名思义,是个村落并不是胡同。崇文区街巷胡同的命名多来自当地人民的口碑,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叫,而后社会和政府给予承认。像半边街、打磨厂、豆腐巷、吴毡儿胡同、席儿胡同、小市口、唐刀片胡同、卢老儿胡同,石虎儿胡同等,都是极为朴实的群众口碑,显而易见这些街巷胡同名称出自老百姓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