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

定 价:¥26.00

作 者: (美)迪克斯坦(Dick,M.) 著,方晓光 译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世界文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4703178 出版时间: 2007-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10 字数:  

内容简介

  亚美利加,你何时才变得像天使那般模样?你何时才会脱去身上的衣裳?你何时才透过坟墓看看自己的尊容?你何时才不辜负千百万托洛茨基信徒对你的信仰?……亚美利加,我在孩提时曾信奉共产主义,但我不后悔。我也从也错过每一次吸大麻的机会。我日复一日地坐在家中,凝视着斗室里的玫瑰。 ——艾伦·金斯堡,《美国》了解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政治的必读书之一。对那个激情年代及其乌托邦思潮,作者以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在回顾中做了兼具同情心与理性的反思,揭示了隐蔽在喧嚣、愤怒与柔情之下的社会政治现实与个人心理潜流,对“垮掉一代”文化偶像们及其创作的剖析尤其精到。一本优秀的文化评论著作。 ——查建英离开校园近十年,走过多少书店,我却再也没有看到过再版的《伊甸园之门》。斗胆打电话到出版社查询,每次听到的也只是一声满含歉意的“没有”。听着电话里“滴滴”的盲音,我的心里涌动起莫名的惆怅和隐隐的失落。 ——读者新版前言:世纪末的回望。乌托邦的希望虽然可能落空,却不可能被忘怀。曾在许多伪装下召唤过整整一代的伊甸园之门,仍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在远处闪现,既无法接近,又无法避开。醉心于激进变革的呼唤或我们自身动机的纯洁始终是有风险的。六十年代某些旷世奇想幼稚得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不知为何,这恰恰是那个十年最吸引人之处。虽然它有时将年轻人引入毒品和暴力,使他们放荡或性乱,但它也造就了一种始终超越其时代的大同和平等的崇高梦想。

作者简介

  莫里斯·迪克斯坦(Morris Dickstein)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耶鲁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和研究生院英语教授。著作还有《双重间谍:批评家与社会》、《车行道上的镜子:文学与真实世界》等。

图书目录

新版前言:世纪末的回望
初版前言
一 爆发:旧根萌生新芽
 1 序幕:艾伦·金斯堡和六十年代
 2 冷战的悲歌:五十年代的政治和文化
 3 一种新情感的兴起,或五十年代是怎样瓦解的
二 突破:六十年代的秘史
 4 黑色幽默与历史:六十年代初期
 5 行动中的新闻界,文学文化,以及新新闻写作
 6 黑人写作和黑人民族主义:四代人
 7 重访摇滚乐时代
三 崩溃,或一切如何真相大白
 8 十字路口的小说:实验作家的困境
 9 尾声:回顾六十年代,安度七十年代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