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師——一位勇於改革、創新、自强、自省的佛門大德
(代序)
初编:釋佛通論
什麽是佛學
佛學講要
佛學概論
佛學大系
佛陀學網
中國佛學
佛法導言
佛法大系
佛教史略
中國之佛教
論中國佛教史
二编:佛學佛法
佛學即慧學
佛理要略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幾點佛法的要義
佛法之真價
佛法之真精神
佛法總抉擇談
三编:教判宗詮
佛法之分宗判教
構成佛教之要素
會昌以前中華佛教之三大系
佛教各宗派源流
佛法一味論之十宗片面觀
小乘佛學概略之科目
大乘佛法的真義
大乘位與大乘各宗
大乘法之三種異門表
大乘宗地引論
大乘宗地圖釋
律禪密净四行論
略說賢首義
天台四教義與中國佛學
教觀詮要
曹溪禪之新擊節
論净土之要義
論即身成佛
大乘起信論略釋
慈宗的名義
四编:大藏典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講要
大乘伽耶山頂經講記
出生菩提心經講記
出生菩提心經宗綱
深密綱要
法相唯識學概論
唯識觀大網
唯識三十論講要
大乘五蕴論講錄
八識規矩頌講錄
瑜伽真實義品講要
十二門論講錄
楞伽大旨
楞嚴大意
圓覺經略釋
五編:内明科學
宇宙真相
百法明門論的宇宙觀
四大種之研究
生命之研究
生命之起源
法界論
三重法界觀
眾生法
法與人之研究
人心所緣有為現行境之本質與影像關係
阿陀那識論
末那十門三位與賴耶十門二位之同異
陰蘊之研究
遣虚存實唯識觀之特勝義
兜率淨土與十方净土之比觀
佛學與科學哲學及宗教之異同
佛學與宗教哲學及科學哲學
佛法與科學
唯物科學與唯識宗學
佛學的“色法”與“物”
世間萬有為進化抑為退化
人生觀的科學
人性可善可惡
人性之分析與修證
人欲之分析與治理
心理建設
佛教心理學之研究
行為主義之佛乘
行為學與心理學
再論心理學與行為學
行為學與唯根論及唯身論
論候爾特意識學與佛學
心之研究
夢
佛學的現實論
佛法之四現實觀
身心之病及其醫藥
佛學與醫學
佛學之心理衛生
六编:戒定真讚
佛法僧義廣論
梵網經與千鉢經抉隱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整理僧伽制度論
僧格之養成
僧制今論
建僧大綱
佛教之僧自治
修改管理寺廟條例意見書
議佛教辦學法
僧教育之目的與程序
佛教應辦之教育與僧教育
現在需要的僧教育
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顯密問題
七眾律儀不得逾越
論傳戒
僧教育要建築在僧律儀之上
學僧修學綱宗
律儀之研究
修持與研究
儉勤誠公
去私戒懒為公服勞
七編:教理行果
佛法悟人漸次
性釋
萬有皆因緣所生
諸法有無自性問題
三世因果
菩薩
菩薩行與大乘勝解
從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以明孛經大旨
成大乘論
法性空慧學概論
二無我論
因緣所生法義
無生法忍總攝十二門義
佛法之教理行果
倒果覺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佛法建在果證上
迷悟由心
講學與修行
志行自述
佛之修學法
研究佛學之目的及方法
佛學之宗旨和目的
我之宗教觀
宗教構成之原素
無神論
破神執論
我的宗教經驗
真常之人生
末编:人生佛教
佛教人乘正法論
學佛之簡明標準
佛法與世間法
佛學之人生道德
佛法原理與做人
學佛先從做人起
人生進善之階段
人生佛學的說明
人生佛教開題
人生佛教之目的
人生的佛教
改善人心的大乘漸教
學佛者應知行之要事
從信心上修戒定慧學
佛學在今後人世之意義
佛法對於現代人類之貢獻
建設人間净土論
創造人間净土
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
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
學佛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唯佛法能對治二障
明心
居士學佛之程序
在家眾之學佛方法
覺悟真我與往生極樂
附錄
太虚自傳
太虚大師年譜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