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环境的产物。人的精神、意志、道德、行为等内在及其外显,不可避免地打上深深的时代和环境的烙印。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社会人,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不能从社会中孤立出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社区和家庭的渲染,许多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如下问题: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冲动易怒,心胸狭隘,报复心重,动粗,行为失控;不讲文明,说话做事不分场合不讲分寸,说脏话、随意议论他人,骂人,吵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人际关系比较淡漠,缺少热情的关爱之心:不爱护公物,贪吃零食,迷恋游戏机;不明是非,不分轻重,逆反心理重,不愿意接受教育;极易受到不良的社区环境影响,容易看到社会阴暗面等等。根据社区境况和学校发展现实。成都市浣花小学“礼育活动”研究组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了如下困惑:一是怎样才能扭转学生日益严重的品行问题:二是怎样应对社区和家庭消极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三是如何找到一个解决学生不良行为的切入点;四是如何建立对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势在必行。儒家以“六艺”施教,所谓“六艺”即“诗”、“书”、“乐”、“易”、“礼”以及“春秋”,此“六艺”实际上就是六种教育,故,礼的教育简称为“礼育”。“礼”,赋予其现代意义,就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而所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仪节,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显然,“礼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德育,它能使我们从传统文化里找到依托,在现实中借鉴运用,立足于孩子一生的发展,使所有的孩子彬彬有礼,有礼有节,知书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