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年的语文教育,主流是反传统,抛弃传统,学西方,然后是学苏联。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五四”先贤们以非常激进的态度反传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一出,意味着和传统的彻底决裂。语文教育在这种大气候下必然地走向反传统。不但教育内容改变了,“四书”“五经”扔掉,变成“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教学方式也改变了,由“书院式”变成“学堂式”。语文教育遂由古代的经验型变为近代以来的知识型。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时,把苏联专家的“红领巾教学”这种知识型教学模式铺开,全面知识化。语文课每课都要讲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后来把西方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大量加入,使知识型教学登峰造极。你只要看看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多少知识点,有多少ABCD选择题,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知识型教学。所以,这一百年的语文教育是在走一条否定传统、异化民族语文的道路,这正是禅宗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事实证明,这条路越走越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越来越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找不到适合汉语文特点的语文教学之路。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圈内人士,还是圈外人士,凡是有良知的人都在大声疾呼:语文教育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的路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坚持语文工具论的,有高倡人文性的,有主张语感中心的。而依笔者愚见,语文教育应该向传统回归,走一条民族化的道路。语文教育的这个阶段将是禅宗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阶段。“语文教育民族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是旧式语文教育的复辟,而是语文教育传统(既包括千年的传统,也包括百年的传统)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它的目标是现代化,它的过程是民族化。只有坚持走语文教育民族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所以语文教育的民族化,就是本位现代化。它是向前看的,但在向前看的同时,它也向后看。就是说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回头审视传统,它要重新找回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并发展这种精华,为建构一个全新的母语文教育提供基本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