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这是歌德对莫里哀的评价。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古典主义喜剧的创者。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法国,他更是代表着“法兰西精神”。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的高利贷者……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人嘲讽着的仆人、佃户、工匠。《伪君子》讲述了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以伪装的虔诚骗得了奥尔恭的极度信任。为了他,奥尔恭背弃女儿的婚约,取消了儿子的继承权,还把财产全部送给了他。后来奥尔恭的家人设计揭露了答尔丢夫的嘴脸。骗子被揭穿后凶相毕露,企图陷害奥尔恭,幸好国王明察秋毫,使得骗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作者用辛辣的嘲讽口吻、巧妙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安排,揭示了17世纪中期法国上层社会的愚昧无知,揭露了宗教道德的伪善和僧侣教徒们的假仁假义、卑鄙无耻。文中的骗子答尔丢夫的形象是著名的艺术典型,“答尔丢夫”这个名词后来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语。《吝啬鬼》写于1668年,是莫里哀第一次用散文体写的喜剧,同时也是他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剧中主人公阿巴公是一位爱财如命的放高利贷者。他对子女、仆人甚至自己都十分苛刻。他不顾儿女的想法,逼迫儿子娶一位有钱的寡妇,女儿嫁给一位年老的富翁,甚至还厚颜无耻地要霸占儿子的情人。剧作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答尔丢夫一样,“阿巴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吝啬鬼”的代名词。《史嘉本的诡计》是莫里哀从民间创作汲取营养,大胆运用闹剧手法写出的一部成功作品,标志着莫里哀喜剧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剧本讲述了一个足智多谋的仆人史嘉本,为了成全两位公子的婚事而设下种种诡计和圈套的故事。赞扬了史嘉本在帮助青年主人反对家长专制斗争中所显示的机智、勇敢、聪明和乐观,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莫里哀将喜剧与性格相连是其获得长久喜剧笑声的基础之所在,他赋予笑声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喜剧脱离浅薄的关键。他的喜剧在欧洲艺术史上是一个高峰。它使喜剧同悲剧具有一样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