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诸于世。本卷收录1946-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从遵义到杭州,与浙江大学复员过程相伴,记录了战后科学教育界的期望和社会生活的乱相。从巴黎到波士顿,与沿途学术考察相伴,扫描了二战后法、英、美诸国的社会景象。从校园到监狱和媒体,“于子三事件”多角度折射出竺可桢的“求是精神”、教育思想、治校原则、法制观念和政治态度。苏联宣布将中国东北工业设备列为战利品。法国战后生活艰难但全国上下苦乐均等。关注民生:政府不注意小民之疾苦,其害乃不堪设想。讲民主与宗教:有了Science和Democracy二事,就是能完全办到,中国因能富强以达理想乎?告诫学生:吾人正需要青年以治平天下为己任。但切弗做大官之后而发大财,如此之人没有不贪污的。述浙大学风:求是,不分党派门户,维持学术标准。主张把“通才教育”纳入《大学组织法》。论述中国的大学为何成为自由主义之温床。要录与科学史家萨顿晤面与通讯,应邀为Isis撰稿。笑谈证婚成为大学校长之副业,政府应准挂牌,如律师、医师,乃所以奖励生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