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L Pauling提出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就已经被晶体场理论(后来发展为配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取而代之。作为非化学专业的“普通化学”教材,本书只介绍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概念,这可作为进一步学习配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可是,目前国内同类教材都在价键理论上花了许多笔墨,而且这些内容总会出现在研究生考试题中。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暂且保留“价键理论”,但作了简化。在元素部分,力求突出主要化学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注重与理论部分相关内容的呼应,培养学生根据化学原理理解并灵活运用元素化学知识的能力。这部分原来是按照“非金属、金属、过渡元素”分类,现在改为按照“s区、d区和ds区、p区”分类。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这是周期表从左到右的顺序,也是从典型金属转变到典型非金属的顺序。此外,考虑到稀土元素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增加了f区元素的内容。在介绍元素性质时,我们尽可能联系药学实际;但考虑到此书是无机化学基础教材,不宜引入过多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内容,因此只简要介绍一些无机物的“直接与化学性质有关的药物功能”,而将其他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尽管其中一些内容涉及元素离子的鉴定,但系统讲授化学分析并非本课程的任务。在编写教材时,内容的取舍既与培养目标和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关,也与当前生产和科研发展水平有关;在课堂讲授时,教材内容的篇幅不必与课时成线性关系。本教材的内容适用于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建议课时为72学时(化学原理50学时+元素化学22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