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教材建设相对薄弱。现在本科生教材的选用大多为“简编”、“简史”类的专著,缺失以教材体例编撰的教学用书。本教材在既有教学、研究基础的支持下,吸纳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权威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形成一部系统、完整、贯通古今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在框架体系设计方面的特色如下:(一)学科体系实现古今贯通以往中国经济思想史本科生教学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思想的基本知识,甚至一度主要偏重于先秦时期的古代经济思想,近代的研究也只限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本教材构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00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体系,实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的古今贯通。由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体系相对更为成熟,所以本教材更着力于对20世纪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1950年到2000年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二)研究方法强调中西比较中国经济思想史不是孤立发展的思想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思想曾经不断地与西方经济思想发生相互影响。本教材在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置于世界经济学说史的时空坐标中,强调中西方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比较研究,将中国经济思想置于全球范围的思想文化系统中,从而形成中西比较的方法论特色。(三)学科内容力求满足“专业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甄别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理论、经济学说发展演变过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界定应当符合“专业基质”要求,即对具有共同专业基质的思想的发生、传承、发展作过程描述和相关关系分析。因为只有在一个有专业界定的框架内,学科才能实现分析技术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本教材力求遵循这一学科内容界定规范,尤其对18世纪以后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发展过程的研究,更要求对研究对象及内容作出专业的识别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