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朝历代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遗产,《资治通鉴》是其中继《史记》之后最优秀的一部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通鉴》的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仁宗时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晚年任门下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相数月后病卒。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司马迁并称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司马”。《资治通鉴》是以编年为体,年经事纬,时间概念极为清楚。同时,此书虽属编年体,但却吸收了纪传体的一些优点。每遇有重大历史事件时,必交代其前因后果,使同一史事的材料,不再分见于多处。从而避免了前代编年体史书材料零散和不相联接的弊病。从内容上说,《资治通鉴》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有关国家兴衰,以及与人民休戚相关的历史,记载尤为详尽。为了从古史的研究与探讨中得出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大量记载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以及政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的事迹和言行中,一方面宣扬封建道德,表彰忠孝,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大胆,更全面地揭露封建统治的阴暗面。在《资治通鉴》中,军事材料占有了很大的篇幅。此书中记载了历代大小战争,其中包括内战,外战,民族间的战争。无论战争的大小,司马光都详细地叙述战争的全过程,即制定军事计划时的争论,战争的具体过程,以及对战争成败的分析。因此,《资治通鉴》为研究我国古代战争史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外,《资治通鉴》对于经济史材料,也较为重视。尤其是对于历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措施,以及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史实,大体完备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