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我的学术道路

我的学术道路

我的学术道路

定 价:¥25.00

作 者: 张芝联
出版社: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论文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8028013 出版时间: 2007-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01 字数:  

内容简介

  以上的经历都在我的研究中打上深刻的烙印。我在研究中比较强调“问题意识”,我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理论本身,来自我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使我养成了不善于追新逐异、跟风赶潮,而总是以探讨学理、追求学理的完善为目的的兴趣和习惯。所以我每当研究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时,总是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情来钻研前人的优秀成果,主观上总希望尽可能多的掌握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来发现和提取它的难点、疑点、争论的焦点和突破的关节点来做文章,力图在继承中求得发展,在综合前人一切合理见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于学术的积累和推进起到一些微弱的作用,从不敢撇开传统来侈谈什么“原创性”。二是来自现实,来自自己的人生体验。它不仅使我走出“童话世界”领略到人生的险峻和严酷,而且也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正因为美好的东西在生活中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就更应该在精神上坚定地守护它,因为它会转化为一种动力,而把美的东西重新召唤到我们生活中来;否则,我们真的是没有希望了。怎么去维护和召唤呢?对于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我认为理论研究就是自己介入现实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常常以文艺理论研究来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认为这比抽象谈论人生问题更为有效。这就使得我的研究没有走上纯学术的道路,而始终怀有强烈的人文情怀,虽然我所关注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这种人文情怀却随着自己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加深变得愈加自觉。这两方面原因形成了我的理论文章这样一个我自己可以肯定的特色:“学院性”、“思辨性”和“现实性”、“参与性”的结合,即在阐明学理的过程中表达我对现状的看法、体现我对现实的介入;至于能否达到“继承”与“发展”、“综合”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我就不敢妄言,那只有由学界去评说了!

作者简介

  张芝联,1918年11月7日生,浙江鄞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中国18世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6年至1998年,连续当选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任命为华东师范大学光华学院名誉院长。1983年当选国际法国革命史委员会理事,1985年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书目录

我的学术道路(代序)
历史理论引论
什么是古典主义?——读柏拉图《理想国》后言
传记文学
历史与文学
《资治通鉴》纂修始末
关于曹操和黄巾起义的关系的一个理论问题
评王充《论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史学的特点
中国工人在南非英属德兰斯瓦尔(1904-1910)
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
历史学与社会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欧史学
西方史学发展的新趋向
西方研究史学史的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牢固地建立史学理论这门学科
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
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战争与和平随想录
古老的欧洲能否应付当代世界的挑战
一字之差——旅欧散记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近代史?——《外国历史常识·近代部分》序言
把文科各门学科真正建立起来——以法国史为例
关于编写世界通史新教材的几点意见
致北京大学领导同志书——谈教学改革
教师在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赠青年史学工作者
坚守阵地,必有所获——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人权研究应成为当前重点课题之一——在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张寿镛著《约园著作选辑》前言
五十五年前的一次尝试
《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前言
《世界历史地图集》前言
《世界文明通史》序言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评审书
评彭慕兰、王国斌、弗兰克对中、欧
发展道路的看法
《世界文明史》总序
张芝联教授简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