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帝:我无愧为始祖,是子孙有愧于我
世上无与伦比的始祖
人都喜欢美化自己的祖宗
我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用权威推广新技术
后人是怎么伪造我的事迹的
世袭制是第一件坏东西
中国历史上四大制度一代不如一代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由来
龙的精神
附1:《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简评
附2:历代祭颂黄帝陵活动
西施:“美,就应该像我这样”
村姑、王妃和富家太太
权力、金钱与美女、玩乐
爱情与事业
最幸运的女人
现在女人有新“三座大山”
做小老婆与傍大款
人的非常之活与非常之死
两千年,人性在倒退
我为什么嫁给范蠡
爱情、情人以及性解放
附1:西施小传
附2:历代咏西施诗词
鲁班: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学和科学精神
找鲁班真的好辛苦
从张衡看中国科学家的遭遇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科技不发达的第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哲学关注偏向
科技不发达的第二个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没有真正的私有制
科技不发达的第三个原因(信仰上的原因):尚古
科技不发达的第四个原因(思维方式上的原因):逻辑方法错误
科技不发达的第五个原因(环境上的原因):地域影响
历史的假设
中国是拥有科学精神的
附1:鲁班简介
附2:《后汉书·张衡传》(节选)简评
附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附4:“李约瑟难题”
孔子:中国五千年历史,前半部由我改纂、后半部因我改变
从孔庙看到中西方历史的交错点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儒学≠孔学≠孔子学说
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恰应冲破儒学思想的统治
儒学形成的逻辑脉络——压制民主与科学的本质所在
儒学形成的历史原因
孔子思想的产生:乱世里的梦
历史选择了孔子
儒学流传分为三个时期
天下“救世之学”变成个人“致用之学”
从个人致用之学到治国者的指导思想
从治国的指导思想变为法定的教义
戊戌变法差一点成了儒学的第四次演变
核能技术很伟大,但原子弹很可怕
儒学思想的统治就是儒教统治
历史上儒学受到的几次主要冲击
孔子论女人
附3:孔子生平简介(据仅史记·孔子世家》)
附2:董仲舒及其学说简介(据《汉书·董仲舒传》)
附3:朱熹简介
附4:孔庙简介
华佗:中医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医
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道德
肉体和灵魂的三大关系
什么是“精、气、神”
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西医并提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中医药现代化同样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中医将长期存在而中药理论将消亡
附1:《三国志·华佗传》译文
附2: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简介
关羽:后人特别崇拜我的原因
与文圣孔子并列的中国武圣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传奇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
儒文化太弱,所以他们需要我
一不留神成了财神爷
附1:《三国志·关羽传》简评
诸葛亮:我是怎样策划一个成功人生的
中国最伟大的策划家
策划者,首先要会策划自己
策划个人品牌
选择,是人生事业的大题目
策划书最重要的是打动接受这方案的人
善于借助各种力量是成功的关键
登上权力最高峰
最后的成功策划
附1:《三国志·诸葛亮传》摘录并简评
附2:历史上有关诸葛亮的主要著作
附3: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论
杨广:我并没有那么坏
选择隋炀帝杨广做代表
中国历史上最荒凉的帝王坟
他更像一个抒情诗人
千古暴君的四宗大罪
敌人写的历史
秦汉、隋唐的“惊人相似”
要凭逻辑看出历史的真相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开挖大运河绝非为个人的荒淫享乐
发展城市和商业经济的思想
这些杀人的事历朝历代都有
比李世民伟大
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用失败来唤醒英雄主义
如何不亡国
成为暴君的代表之后
附1:《隋书·炀帝本纪》节录点评
附2: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之一
李白: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文人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中国没有职业文人
流行歌词是最正宗的诗
诗的出路
大文学观
中西方对比
附1:《唐才子传·李白》
附2:杜甫写李白的诗选录
王安石:真的,我那还叫改革吗
失败的人生
“三不足”精神可与曰月争辉
中国历史上三大变法运动
王莽的改制也是变法
经济上的新法其实就是国有制
教育改革也没有重大突破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变法的恶果
应该从思想大解放运动开始
附1:《宋史·王安石传》简评
附2:文学家王安石
包拯:你知道做清官的条件吗
“出污泥而不染”
一个“清”字包含了一切美好品德
一个尽善尽美的清官
做清官的第一个条件:高尚的品德
做清官的第二个条件:大智慧
做清官的第三个条件:大智之外,还要有大勇
做清官的第四个条件:时代背景清明
做清官的第五个条件:强有力的后台
做清官的第六个条件:齐备的帮手
做清官的第七个条件:道上也要有人
做清官的第八个条件:要有天助
历史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清官
中国古代的地方长宫似乎更像一个法官
中国官制的古今对比
也来个占今贪官对比
附1:包拯生平简介
附2:民间传说中的包拯
秦桧:奸臣忠臣,都是天定的
天庭的判决
该隐之罪是注定的
南宋灭亡也是注定的
岳飞的悲剧也是注定的
中国的造魔术
后记:中国文化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