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绵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土地上精耕细作、生产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学院(所)成立有专门研究农业历史的学术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建立了专门研究队伍,整理校刊了一批珍贵的古农书,出版了《中国农学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农业思想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编写一部系统、综合的《中国农业通史》提供了厚实的学术基础。《中国农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课题,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农史学界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部大型学术著作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在上万年的农业实践中,中国农业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农业增长方式和及其丰富的内涵,由此形成了我国农业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通史》的编写,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源通流畅,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中国农业通史》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巨幅画卷,是一部开创性的大型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编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和整个“三农”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系统和尽可能详尽的叙述、分析、论证。这部著作问世,对于人们学习、研究华夏农耕历史,传承其文化,展示其文明,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制订农业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问题,乃至以史为鉴、开拓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