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是一本难得让人如此喜欢的书,在众多枯燥的经管书中,它有趣、生动、亲切、易读。当我掩卷回味时,嘴角仍不由得上扬,心中的感觉不完全是喜爱、自豪、捧腹、愤恨、沉思,而是五味杂陈。书中对“中国制造”的评价,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而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也必须要从各种评价包括正面负面中辨清真我,从而找到前行的方向。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中国制造的超级效应!读过后五味杂陈:1。真切体会到中国造的产品覆盖之广,连我这个中国人看完了也会瞠目结舌;2。对美国人消费的过度和浪费很气愤!3。看完本书,开始习惯关注国货,开始相信中国不会仅仅是制造,肯定也会有品牌崛起。4。中美消费观差异甚大。[媒体说]不知道中国的读者读到,美国人会对买一双60多美元的童鞋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做何感想?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甚至会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更便宜,这样的出口,这样的制造,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利润,多少福利?——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全世界媒体都在关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这本书,你又怎么能错过?中国远东之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与民众感知相吻合。那么,中国真的成了我们以为的经济火车头吗?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中国产品,我们真的没法活吗?这就是萨拉?邦焦尔尼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一次非比寻常的生活冒险,让我们一起探寻世界的改变!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在庞大的全球经济中,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片段: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而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在这一年中,作者还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作者萨拉是位获奖记者,她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的阐释,从而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