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三礼用诗考论

三礼用诗考论

三礼用诗考论

定 价:¥28.00

作 者: 王秀臣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标 签: 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61548 出版时间: 2007-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字数:  

内容简介

  “三礼”文本历来被认为古奥难懂,“三礼”之学被称为“绝学”。历代“三礼”研究多集中在古代典章制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尽管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古礼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但从文学视角研究“三礼”,从“ 三礼”文本出发考察“礼”与文学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本书主要以礼乐为背景研究《诗》;从周代“雅乐”内涵的变化论证礼与诗、乐之关系;对“ 礼典制度”与《诗》的关系进行系统考证。通过一系列与“礼”相关的文学问题和与“诗”相关的“礼”的问题的研究,揭示出诸多文学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来源,还原中国上古文学的元形态,展示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原始面貌和发展规律,显示出“三礼”的文学文献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作者简介

  王秀臣,男,湖南桃江人。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起任《北方论丛》编辑部文学编辑。2005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2005年分别获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讲师,2004年晋升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著有《以生命作抵押——张雅文论》(合著,2002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电视文艺学丛书》4卷(主编,2002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乾隆琼山县志》(古籍点校,2006年海南出版社),主持、参与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2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在《文学评论》、《江海学刊》、《齐鲁学刊》、《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三礼”用诗与用诗时代
 一 “三礼”作者与成书年代
  (一)《周礼》
  (二)《仪礼》
  (三)《礼记》
 二 “三礼”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礼的实践与中国文学的早期形态
  (二)礼典用诗与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
  (三)礼的象征与早期文艺思想
  (四)礼与乐论及诗论的产生
 三 “三礼”用诗与“三礼”用《诗》
  (一)“三礼”用诗:“礼”的诗化
  (二)“三礼”用《诗》:“诗”的礼乐化
第二章 礼与诗、乐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 “神人以和”:礼、乐  (诗)关系的历史渊源
  (一)伐鼓救日与日神祭礼
  (二)笙竽交和与祈雨祭礼
  (三)歌舞祀神与图腾祭礼
  (四)原始乐舞与生殖崇拜祭礼
 二 “礼”藏于“乐”:礼与诗、乐关系的形态原型
  (一)文字学意义上的礼乐关联
  (二)“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乐的宗教祭祀功能和古礼的原型形态
  (三)“绝地天通”:事神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四)古礼观念的确立:从“乐”中分化出来的“礼节”和“仪节”
 三 从“诗乐”到“乐诗”:“礼”与《诗》、“乐”关系的角色演变
  (一)礼乐制度的确立——仪式乐歌的鼎盛期——《诗》从属于“乐”
  (二)周王朝的衰落——“变风”、“变雅”入《诗》——对“诗乐”隶属于仪式的有力冲击
  (三)春秋时代的“赋诗”、“引诗”——《诗》、“乐”关系的重大转变——“乐”从属于《诗》
 四 古乐的消失与《诗》的儒学化
  (一)以古乐消失为标志的文化转型
  (二)孔子论《诗》与《诗》的儒学经典化
第三章 宗周“雅乐”与礼乐文明的诗学意义考察
 一 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
  (一)“雅”义溯源
  (二)夏代乐舞与“雅乐”
  (三)殷商乐舞与河洛殷音乐文明
 二 周代礼制的嬗变与雅乐内涵的变化
  (一)礼乐制度的形成与宗周雅乐体系的确立
  (二)周王室东迁与“雅”义的扩展
  (三)雅乐的衰退与新声的崛起
 三 “三礼”雅乐的艺术构成
  (一)“五礼”与乐的谐配
  (二)乐官制度与大司乐机构
  (三)乐器与乐队编制
 四 雅乐的时间和空间意义
  (一)夷夏东西:雅乐的地域流播和空间意义
  (二)雅俗互转:雅乐的发展节奏和时间意义
第四章 周代礼典制度与《诗》的传播和接受
第五章 燕飨礼仪与春秋时代的赋诗风气
第六章 “礼义”的发现与《孔子诗论》的理论来源
附录
 《周礼》用诗表
 《仪礼》用诗表
 《礼记》用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英文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