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故国楚竹书,是近百年来所发现的战国简牍中数量最大、内容极为丰富的文物史料。数年前,在香港文物市场被发现,由上海博物馆抢救回归。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高精度测试,竹简年代属战国后期,被学术界公认为国之重宝,具有震撼性的考古发现。这批竹简总八十余种,包括原存书题二十余篇,全部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原始的战国古籍,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语言文字、军事等,是极为珍贵的佚书,其文献价值极高,是各个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料。这次刊出的竹书中完残简约一千二百余枚,字数达三万五千余字,集众多战国书手墨迹,风格端雅秀美,行款疏密得宜,亦当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册由竹书彩色全图、文字放大彩色版、释文、诸本校勘和考证等部分组成,集中了上海博物馆和国内专家的有关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的青铜器学和古文字专家马承源担任丛书主编,上海、北京、香港等地专家共同参与,于2001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册定价、分册出版。 此次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共收入竹书八篇,分别为:《兢公瘧》、《孔子见季桓子》、《庄王既成 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慎子曰恭俭》、《用曰》、《天子建州》。《兢公瘧》(濮茅左释文考释,13简)记述齐景公久病不愈,欲诛祝史,晏子劝诫景公。《孔子见季桓子》(濮茅左释文考释,27简)以对话形式记载了孔子与季桓子有关二道、兴鲁的讨论。《庄王既成 申公臣灵王》(陈佩芬释文考释,10简)由两篇合成,分别记述楚庄王向大臣咨询楚之后人如何能保住霸主地位以及王子回与申公争夺王位之事。《平王问郑寿》(陈佩芬释文考释,7简)内容为楚平王因国之祸败事问于郑寿。《平王与王子木》(陈佩芬释文考释, 5簡)内容关于楚平王命王子木至城父事。《慎子曰恭俭》(李朝远释文考释,6简)为慎到论述恭俭与修身之关系。《用曰》(张光裕释文考释,20简)主要为警世之谚语。《天子建州》(曹锦炎释文考释,13简)伟儒家文献,所记主要关乎礼制,其中一些内容与今本大、小戴《礼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