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青铜器》著录曾侯乙墓和擂鼓墩M2之外的曾国青铜器。收录重点为容器,车马器及兵器只择要收录,其重复较多者,不一一述及。《曾国青铜器》收录资料时间截止为2007年6月。2.由于时间的变迁,不少青铜器的收藏单位都有变化。《曾国青铜器》只记录目前的收藏单位,对其馆际变迁情况不作说明。3.《曾国青铜器》中涉及的青铜器称重记录分别以克、千克为计量单位,以区别不同称量工具的精度。4.统计铭文中称为“类次”的,表示铭文的一些因素在不同的作器者和器类中的出现频率。如曾仲旃父壶,两件壶的器、盖4次出现相同的铭文,为一个“类次”。5.为便于描述,凡圆腹三足器,与双耳平行的两足(由前而视)中,左侧的一个称为1号足,右侧的为2号足,另外与双耳垂直的一足称为3号足。6.铭文的释文一般采用现代通行文字。另外,释文中以□表示缺字、以□表示残字。7.各器群皆以出土地的小地名命名,若同一地点出土多个器群,则以出土年代区别。如随州熊家老湾1970年、1972年两次出土的青铜器,分别称为70熊家老湾、72熊家老湾。8.引用书目简称:《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文物出版社,1994-1998年。《周原》:曹玮《周原出土青铜器》,巴蜀书社,2005年。《断代研究》:王世民等“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引得》: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年。《辑证》:黄锡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9.为便于读者查阅,铭文如在《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1994年)、《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年)著录,则注明其著录编号,两部书名分别用其简称:《集成》、《近出》。10.凡属于《曾国青铜器》著录的材料,在《曾国青铜器》其他部分叙述时,不另作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