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充满着动荡、杀戮和苦难,也充满着流亡、变革和奋争,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就思想界、学术界而言,那是一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的混沌时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辉耀的璀璨时代,就职于大学校园里的教授便是这个星群里的最闪亮的“明星”!在他们的身上,你能清晰地看到传统士人的言行操守,也能迎面感受到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他们接续历史,又瞻望未来;他们吸吮于诗书,洗礼于五四,养成于西学,以讲台为阵地,以书刊为舞台,或孜孜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或倡言西方自由、民主和法治,除了周作人等极少“异数”之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一不是希图在政治昏暗、外患频仍、传统断裂的现实中探求民族自由、文化重光、国民新生的道路和方法,无一不是希图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在大学这块“净土”上去构造个人的立命之所,社会的精神家园;他们在黑暗中喊出的民主和科学,至今仍是我们尚须努力奋斗的命题,他们在穷愁困厄、颠沛流离中坚守的为人品格和为学范式,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尽管这其中的许许多多,因种种原因我们难以企及,更谈不上超越他们,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哲人其萎,风范犹存。有鉴于此,本书从众多民国教授中撷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人物加以述评,以期给今天的人们,尤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