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言情小说又来了,爱情

又来了,爱情

又来了,爱情

定 价:¥25.00

作 者: (美)莱辛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言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744244 出版时间: 2007-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字数:  

内容简介

  《又来了,爱情》故事中所有的线索都围绕一场话剧的排演展开。戏内,十九世纪的传奇才女朱莉因为地位卑做,两度被富家子弟始乱终弃,最后投水自尽戏外,编剧萨拉守寡多年,魅力却如窖藏多年的醇酒,借着戏剧氛围的催化,悄然启封,一时醉倒了几个原本素昧平生的男人。其中包括该剧的导演和两位男主演,都要比萨拉小二三十岁。一个个爱情或者疑似爱情的漩涡将萨拉卷入其中,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暴,眼看着就要让她无法自拔……作为小说大师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又来了,爱情》的情节或许不如《野草在歌唱》那般戏剧化,技巧或许不如《金色笔记本》那般复杂,但文字中传达的情愫显然更为微妙——那些游离于情节的声音、言辞、气息,恰恰构成了这部小说最动人的部分。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又有说是12—13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荣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期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图书目录

前言
  人道主义者莱辛(代序)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年10月22日生于波斯(现称伊朗)卡曼沙,其父阿尔弗雷德.库克.泰勒原任银行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了英国军官,负伤后失去一条腿。照看他的护士莫德.希斯特.麦克维与他相爱而结婚,多丽丝是他们的长女。她五岁时,全家迁居非洲南罗德西亚(现称津巴布韦),弟弟哈里至今仍在当地生活。战争毁灭了泰勒的前途和信念,使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他的农场严重亏损,把全家引向厄运。
  这一切在多丽丝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患眼疾,她十四岁辍学,回家自修。十六岁时,她到电话公司担任接线员,此后又当过保姆和打字员。童年的困苦生活,为她的文学生涯提供了某种准备。据她自述:“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或者我曾读到过他们生平事迹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紧张压抑的童年。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必然是一种不幸福的童年生活,而是指那些孩子们很早就被迫获得了自我意识,不得不学会如何去观察成年人,去估量他们,去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而这些想法与他们嘴里所说的显然有所不同。那些不断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孩子他们已经获得了最佳的初步训练。”这种来自生活的自我意识和观察能力,又由于刻苦自学而得到了强化。在孤独而早熟的童年,她阅读了大量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这使她不仅敏于观察,而且获得了一种清晰的批判眼光,善于透过表象抓住本质。多丽丝自学了打字和速记,成为罗得西亚议会秘书,在1947年又当了南非《卫报》记者,这些工作拓宽了她的视野,并且加深了她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了解。1939年,多丽丝与弗兰克.威士顿(FrankWisdom)结婚,他后来升任沙士伯里(Salisbury)高等法院法官。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于四年后离婚。多丽丝同情被压迫的人们,痛恨社会的不公正,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共产党。1945年,她与带有犹太血统的德国共产主义者戈特弗里德结婚。两年之后,婚姻破裂。戈特弗里德去了东德,后来当了驻乌干达大使。多丽丝带着他们俩所生的孩子彼得和她第一部小说的手稿,回到了英国。虽然已经离异,她的姓氏仍冠以夫姓莱辛。
  莱辛在英国成了专业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斗争为题材,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1950)和一系列以非洲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第二个时期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在艺术形式技巧上进行了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更深层次。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五部曲《暴力的儿女们》(19521969,卷一:玛莎.奎斯特;卷二:恰当的婚姻;卷三:风暴余波;卷四:死胡同;卷五:四门之城)以及脍炙人口的《金色笔记》(1962),《黑暗之前的夏天》(1973)。第三个时期包括《幸存者的回忆》(1974)和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19791983),这些作品用寓言、幻想的形式,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最后一个时期又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题材也相对地比较狭窄。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简.索默斯日记》(1984),《好恐怖分子》(1985),《第五个孩子》(1988),以及您正在阅读的这部小说《又来了,爱情》(1995)。以上分期,不过是标出一个大致上的发展过程。由于她的小说风格和题材有时出现前后相互穿插的情况,分期年代难以具体界定。莱辛著作等身,在这篇序言中不能一一详细论述,只能简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借一斑而窥全豹,使读者了解莱辛小说创作的概貌。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