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辑
他始终都在独辟蹊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改造中国与世界”,“吾好独辟蹊径”
不做儿子党,“打倒贾桂”
进京赶考,“决不当李白成”
学习外国,“要织中国的帽子”
“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他开创的新时期独领风骚——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晚年的杰出贡献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新时期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机遇、挑战和庄严使命(论纲)
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历史机遇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庄严使命
论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建设
引言
目前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外部环境
深化改革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和思想教育是根本大计
转变领导观念,改进领导方式
反腐败斗争必须常抓不懈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当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
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什么要有“中国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当前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权力观上来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
健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群众工作的目标和基本方针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措施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党风是形象,是力量,是生命
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老老实实干事业、实实在在谋发展——谈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当前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老话?
弄虚作假——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盛行?
实干兴邦——需要全党上下进一步身体力行
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方式
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方式的关系
目前党的执政方式与政治文明不相适应的地方
党怎样改进执政方式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关于开展政治体制改革调查研究的几点想法
对问题的认识
抓什么问题?
步骤和方法
民主、法制、稳定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定力量
要珍惜我们的优势
什么是我们的优势?
不要看不起自己
重视政策的反馈
政策反馈的一般原理和必要性
政策反馈的基本要求
他写了一部成功的历史——写在胡乔木逝世一周年
第二辑
小康、现代化与民族复兴
小康社会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哪里?
“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怎样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现代化与民族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慎言“提前小康”
多一点冷静审视
务必脚踏实地
重点难点在农村
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问题
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
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生产问题
土地承包与规模经营问题
农民增收与减负问题
地区差别与扶贫问题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问题
农业科技开发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与农业现代化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战略
亚太地区必须也有条件建立“东北亚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实施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广东农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对广东农业和农村的总体印象
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农业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广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印象
值得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安徽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调查
“想九十六个点子也要成为城里人”
“街上人”与“城里人”
“有了皮袄,也舍不得丢掉棉袄”
“最大的愿望是需要政府支持”
一次有意义的“暗访”
学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文件精神的几点体会
四项基本原则是保持我们党的政策连续性的基础
高度重视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
切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必须把改革作为“七五”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
“七五”计划必须把供给与需求、积累与消费基本平衡作为重要指导原则
“七五”计划必须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重要指导原则
“七五”期间要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
“七五”期间最快最好的速度是稳步前进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贯彻好会议精神
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形势
对去年粮食减产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
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要全面分析
第三辑
21世纪前期中国安全战略研究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特点和规律
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
俄罗斯安全战略及俄美关系
欧盟的安全战略及欧美关系
日本的安全战略及日美关系
21世纪世界局势展望
中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主要威胁
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方针
安全战略与国防建设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对外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
中美关系:化解矛盾,趋利避害
中俄关系:战略协作,相互支持
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加强合作
中日关系:减少磨擦,共谋发展
中印关系:增进互信,加强沟通
周边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关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
全球化的定义、特点和实质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与我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怎样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工人运动和国际共运初期的情况
第二国际前后的工人阶级政党与工人运动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中前进
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启示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
这场战争揭示的一般规律
二战遗产与战后50年
人类找到制止战争的办法了吗?
科索沃战争和美国炸我驻南使馆意味着什么?
美国以我为战略对手是一贯的、明确的
科索沃战争的实质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
怎么办?
访问日本的观感
从访问看中日关系
从访问看政党外交
从访问看日本人的心态
从访问看我们自己
第四辑
别了,彭定康先生——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基本经验
重视研究解决回归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今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原则要求
对“一国两制”的理论思考
“一国两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两制”成功的原因及战略意义
“一国两制”怎样在实践中丰富发展
一部沉甸甸的历史
葡萄牙人最早来澳门的经过
葡萄牙人人居澳门时期(1553年至1572年)
葡萄牙人租驻澳门时期(1573年至1845年)
葡萄牙人逐步占领澳门并实行殖民统治时期(1845年以后)
中葡对澳门历史问题的认识差距
历史的结论
建国以后的中葡关系与澳门过渡时期
签署《联合声明》以前的中葡关系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的前前后后
澳门过渡时期的中葡关系
妥善处理好澳门后过渡期的难点问题
怎样做好澳门后过渡时期的工作
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做好澳门后过渡时期的工作
关键在于打开对葡工作的新局面
深入研究“一国两制”的澳门特色
做好过渡期最后两年工作的具体想法
对澳门当前各项工作的看法与建议
明确一个定位
实现两个转变
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澳门平稳过渡需要解决的几个紧迫问题
解决“人”的问题
解决“钱”的问题
解决治安问题
迎接新世纪,建设新澳门
澳门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未来澳门经济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
目前四大产业走出困境的思考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的再实践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
“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的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成功的内在原因
积极探索“一国两制”的澳门特色
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
第五辑
台湾问题的由来及症结所在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的症结所在
历史的必然逻辑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驳台独分子的“远亲近邻”论
论和平统一祖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研究报告
中国为什么要统一?
两岸关系回顾与启示
未来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向何处去?
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外部环境:美国对台政策分析
内部环境:统一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驳几种错误观点
推进和平统一从何着手?
一个中国原则无法抗拒——由汪辜会谈10周年想到的
汪辜会谈的经过和意义
汪辜会谈的成果为什么未能巩固?
否认“九二共识”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