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教材与法律考试侵权行为法总论

侵权行为法总论

侵权行为法总论

定 价:¥45.00

作 者: 程啸 编辑、剪辑:王利明
出版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标 签: 法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087535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519 字数:  

内容简介

  《侵权行为法总论》是一本我国侵权行为法基础理论方面的最新力作。该书围绕我国侵权行为法起草中的各种重大争议,密切结合审判实践,系统、深入地阐述中国侵权行为法中的基础理论、规则、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全书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对侵权行为法中的若干重要规则、制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该书还将比较法的知识介绍、我国法院的判例要旨等重要参考资料设“专栏”加以介绍。此外,在论述有关规则和制度时,书中还采用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图表等直观的论述模式,这种写作方式在目前我国侵权行为法著作中尚属首次,不仅增强了作者的观点说明力,且有助于读者拓宽视野,了解司法实践。《侵权行为法总论》一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侵权行为法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了侵权行为法在现代损害赔偿补偿体系中地位、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类型、侵权行为法的功能、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趋势、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等重要问题。第二编“一般侵权行为”详细深入的研究一般侵权行为的各项要件,包括加害行为、侵权法的保护范围、损害后果、因果关系、违法性、过错等。第三编“共同侵权行为”主要对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以及教唆帮助行为进行了探讨。第四编“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除对侵权民事责任进行了系统介绍外,还着重研究了财产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与计算等问题。本书不仅适合司法机关、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作为学习侵权行为法的培训教材,也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侵权行为法教材使用,同时对于侵权行为法研究人员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程啸,男,江西都昌县人,1976年4月生。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独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独著)、《物权法·担保物权》(独著)、《保证合同研究》(独著)、《物权法》(与杨立新、梅夏英合著)、《民法学》(与王利明、杨立新、王轶合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与王利明、尹飞合著)。此外,先后参编或撰写《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之评论与展望》(副主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当律适用》(副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无权处分》(副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副主编)、《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副主编)、《民法总则案例教程》(副主编)、《虚假陈核实下券侵权赔偿》(副主编)、《民法学》、《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等著作。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家》、《法律家》、《法律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侵权行为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风险社会、损害事故与补偿体系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出现与损害事故
一、科技发展、风险社会与损害事故
二、现代法律制度对损害的预防
三、现代社会中的损害综合补救体系
四、处于十字路口的侵权行为法
第二节 侵权赔偿责任与其他补偿制度的关系
一、侵权赔偿责任与第一方保险
二、侵权赔偿责任与责任保险制度
理论探讨 我国责任保险制度简介
三、侵权赔偿责任与社会保障制度
理论探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四、侵权赔偿责任与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
第二章 侵权行为概述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类型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与性质
二、侵权行为的类型
理论探讨 比较法上侵权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债的发生原因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判例要旨
二、侵权行为与缔约过失行为
三、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四、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区分之判例要旨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三、侵权赔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概述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类型与法律渊源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侵权行为法的类型
三、侵权行为法的法律渊源
理论探讨 侵权行为法渊源的比较法介绍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功能
一、概述
二、补偿功能
三、威慑功能
第三节 侵权行为法与宪法
一、宪法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二、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与侵权行为法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运用宪法规范裁判的两起侵权案件
第四节 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趋势
一、损害赔偿观念的社会化
二、侵权行为法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三、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复杂化
四、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多样化
五、过失的客观化
六、侵权民事责任的多元化
第四章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二、归责原则的意义
三、归责原则体系
四、各项归责原则之间的适用关系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二、过错责任原则产生的原因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理论探讨 过错责任简史
第三节 危险责任原则
一、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危险责任之辨析
二、危险责任的含义与特征
三、危险责任的理论基础及功能
四、危险责任的类型
五、我国法中的危险责任的类型
理论探讨 危险责任简史
第四节 公平责任
一、公平责任概述
二、《民法通则》第132条的产生原因
三、公平责任在未来我国侵权行为法中的地位
第二编 一般侵权行为
第五章 一般侵权行为概述
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
一、一般侵权行为规范模式的立法例
二、我国法上一般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
第二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论断过程
一、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二、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论断过程
第六章 加害行为
第一节 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概念与意义
二、行为人与赔偿义务人
第二节 加害行为的类型
一、作为与不作为
二、自己行为与他人行为
第七章 侵害他人的权益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保护范围
一、概述
二、权利
三、利益
第二节 人格权
一、概述
二、生命权
三、健康权
四、身体权
五、姓名权
六、名称权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侵害名称权的判例要旨
七、肖像权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侵害肖像权的判例要旨
八、名誉权
实务研究 关于名誉权的判例要旨
九、荣誉权
十、人身自由权
十一、人格尊严权
第三节 人格利益
一、隐私
二、其他人格利益
三、死者的人格利益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判例要旨
四、特定物品上的人格利益
第四节 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二、监护权
第五节 物权
一、物权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二、物权的保护
第六节 财产利益
一、商业秘密
二、占有
第七节 知识产权
一、商标权
二、专利权
三、著作权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八节 社员权
一、社员权概述
二、股权
第九节 债权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概述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
第八章 损害后果
第一节 损害在侵权行为法中的地位
第二节 损害的含义、要件与类型
一、损害的含义与要件
二、损害的类型
第三节 纯粹经济损失
一、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与特征
二、纯粹经济损失的类型
三、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
第九章 因果关系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一、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
一、必然因果关系理论
二、相当因果关系理论
三、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的区分
第三节 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
一、一般的判断规则
二、聚合的因果关系
三、共同的因果关系
四、不确定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法律因果关系的判断
一、一般的判断规则
二、假设的因果关系
三、超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因果关系与介入的因素
一、介入的因素概述
二、第三人的行为
三、受害人的行为
四、外在事件
第六节 因果关系的推定
一、因果关系的推定的意义
二、我国法上因果关系推定的类型
第十章 违法性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述
一、违法性的含义
二、区分违法性与过错的原因
三、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违法性的态度
理论探讨 是否区分过错与违法性问题的比较法简介
第二节 违法阻却事由
一、概述
二、自助行为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自助行为的几则判决摘要
三、正当防卫
四、紧急避险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紧急避险的几则判决摘要
五、受害人同意
六、行使权利
七、执行职务
八、无因管理
实务研究 我国法院关于免责事由的判例要旨
第十一章 过错
第三编 共同侵权行为
第十二章 共同侵权行为概述
第十三章 共同加害行为
第十四章 共同危险行为
第十五章 教唆与帮助行为
第四编 侵权赔偿责任
第十六章 侵权赔偿责任基础理论
第十七章 财产损害赔偿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