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动荡的童年(1915-1927)
(一)“锡金”
(二)父亲
(三)家庭
(四)幼年教育
(五)“功课”
二 少年求学(1927-1934.8 )
(一)宜兴农民暴动
(二)学校教育
(三)青年时代的思想倾向
(四)光华时期的南京请愿
(五)大夏、同济附中的学生运动
(六)包办婚姻
(七)初学写作的开端--《当代诗刊》
(八)本期锡金著译年表(一)
三 糊口四方(1934.8-1935.7)
(一)职业生涯的开端--湖北省
农村合作委员会贷放干事
(二)感受“农村”与熟悉“工作”
(三)“以文会友”的《华中日报·文艺周刊》
(四)财政厅“小公务员”的平庸生活
(五)本期锡金著译年表(二)
四 抗日烽火(1935.8 -1938.8 )
(一)抗战初期的武汉文化界
(二)夏特伦与冯乃超
(三)“武汉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和《文艺周》副刊
(四)《战斗旬刊》与文协的成立
(五)陈独秀与《战斗旬刊》
(六)穆木天与“时调社”的活动
(七)时调社的三次“诗歌朗诵
(八)《诗歌综合丛刊·五月》
(九)虎口脱险
(十)入党与“文艺中心小组”
(十一)“文协”与《抗战文艺》
(十二)《台儿庄》与《文艺阵地》
(十三)“十人文艺留守团”计划的流产
(十四)本期锡金著译年表(三)
五 文艺逃亡之旅(1938.8 -1938.11)
(广州--梧州--香港--上海)
(一)初到广州
(二)“中国诗坛社”与《中国诗坛》
(三)《救亡日报》的活动
(四)逃离广州
(五)从梧州到郁林(玉林)
(六)西营轶事
(七)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化界
(八)离港返沪
(九)本期锡金译著年表(四)
六 “孤岛”文学(1938.1l一1941.12)
(一)《大路画报》
(二)文艺中心小组
(三)“上海诗歌座谈会”与《诗人丛刊·我歌唱》
(四)“行列社”及诗歌半月刊《行列》
(五)《堡垒·诗座谈》副刊
(六)《文艺新闻》周刊
(七)“江抗”斗争素写--《江南漫记》
(八)后期“行列社”的活动--《上海诗歌丛刊》和“诗歌朗诵会”
(九)“诗歌书店”和《诗歌丛书》
(十)“无名集会”与“孤岛”文化界
……
七 蛰居上海(1941.12.8—1945.5.17)
八 苏北解放区的生活与斗争(1945.5.17—1947.12)
九 学者生涯(1947.12.24—1957.6)
十 锡金的晚年生活(1957—2003)
附录一 锡金活动年表
附录二 锡金的社会关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