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制转轨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与失业
1.1 总就业与再就业:长期的难题和眼前的矛盾
1.2 总量过剩、结构失衡与体制摩擦
1.3 转轨时期反失业公共政策难点界定
2 资源枯竭型失业与反失业
2.1 相关分析范畴的界定
2.1.1 资源型产业
2.1.2 资源型企业
2.1.3 资源型城市
2.1.4 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形成
2.2 矿竭城衰:中国资源枯竭产业的困境
2.2.1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现状
2.2.2 资源枯竭型产业困境成因探析
2.3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员工安置
2.3.1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改制途径
2.3.2 荆襄化工集团改制途径选择与员工状况分析
2.4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状况与再就业约束
2.4.1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状况
2.4.2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束
2.5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其启示
2.5.1 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转型分析
2.5.2 法国经济结构转型分析
2.5.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2.6 资源枯竭型失业就业促进对策
2.6.1 扶持矿业与扩大经济存量中的就业空间
2.6.2 发展替代产业,重构经济增量中的就业空间
2.6.3 招商引资促进就业
2.6.4 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
3 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
3.1 农民工的流动就业与平等就业
3.1.1 农民工流动就业格局的阶段划分
3.1.2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现状分析
3.1.3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成因与外部效应
3.1.4 “民工潮”背景下的“民工荒”现象
3.1.5 “民工荒”成因分析
3.2 农民进城就业与教育培训
3.2.1 农民进城就业的教育培训现状
3.2.2 进城就业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3.2.3 农民工培训主体的投资行为分析
3.2.4 完善进城就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3.3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3.3.1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风险
3.3.2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因素
3.3.3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比较
3.4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
3.4.1 统筹城乡就业与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
3.4.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5 失地农民的机会成本与补偿
6 农垦企业员工的就业与再就业
7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相关体制配套改革
8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度研究
9 女性阶段性就业
10 转轨时期职业卫生工作机制
11 转轨时期的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2 公共就业服务支出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