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923—1936)
1.1 指腹为嗣
1.2 膳房刘家
1.3 旧时私塾
1.4 北京第一小学
第二章 少年时代(1936—1942)
2.1 第一次挫折
2.2 孔德学校
2.3 北京四中
2.4 流亡
第三章 大学时期(1942—1947)
3.1 闹学潮
3.2 西北工学院
3.3 被迫转系
3.4 工学学士
第四章 玉门油田(1947—1949)
4.1 西出阳关
4.2 钻井工程师
4.3 危急之中
4.4 选送出国
第五章 新中国的曙光(1949—1952)
5.1 地下工作
5.2 向开国大典献礼
5.3 大家与小家
5.4 “黄埔一期”
第六章 以事业为重(1952—1959)
6.1 探矿事业的发展初期
6.2 走上大学讲堂
6.3 经历政治运动
6.4 著作出版
第七章 人造金刚石(1959—1966)
7.1 地质钻探事业的大发展
7.2 大上海的沉降问题
7.3 全国探矿界的特大喜讯
7.4 对比
第八章 “文革”期间(1966—1976)
8.1 落难与“解放”
8.2 “五七”与“六二六”
8.3 金刚石
第九章 改革春风(1976—1982)
9.1 钻探科技的发展方向
9.2 探矿工程学
9.3 对外交流
第十章 探矿科技长足发展(1982—1995)
10.1 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10.2 科技进步一等奖
10.3 顾问
10.4 中国大陆超深孔钻探
第十一章 院士思维(1995—2000)
11.1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11.2 论科学钻探
11.3 探矿工程要参与支援西部大开发
11.4 学术成果
第十二章 老当益壮(2000— )
12.1 老年生活
12.2 八十华诞
12.3 科学研究总在第一位
12.4 永无休止
附录:
F.1 刘广志活动年表
F.2 刘广志科学论著目录
F.3 刘广志研究报告选录
F.4 祝贺刘广志院士80华诞文章选录
F.5 评《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