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器,源远流长,它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已走过了漫长的八千年岁月。玉器,以其特殊的物理构成、鲜为人知的磨制手段,在上自君王下至庶民中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殊荣,进而攀升到神秘的尊崇,并被赋予人格化的理念。殷商以降,先秦诸子对玉的讨论可谓百花齐放,其中荦荦大者,不出孔子“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因玉论人、劝世之意。然而正是圣人论玉,才道出玉具有润泽无瑕的大家风范,也就不难理解讲到气质为什么要用“冰清玉洁”去形容,说到气节总离不了“宁为玉碎”的英雄胆色,更遑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神仙境界,“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的舞榭歌台,以及“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浪漫情怀。从《越绝书·宝剑篇》中“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传说,到断发文身的先民;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到图腾崇拜渐次羼入的审美意识,无不与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古发掘中的红山、大汶口、良渚、河姆渡等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玉器出土,提供了可资见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