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那种驳杂的身份:他学识渊博,但不是学者;他沉迷于神学,但不是神学家;他翻译普鲁斯特、波德莱尔德的作品,但不是翻译家;他写了大量的书评和其他批评文章,但不是文学批评家;他研究德国的历史戏剧和法国的城市,但不是历史学家;他收藏书籍以及很多好玩的东西,但不是收藏家;他虽然一直诗意地思考,但是据阿伦特所言,他不是诗人,也不是思想家;他的暧昧的身份也是让无数研究者不断争吵的原因。
现在又有一本著作加入了对本雅明的身份谜团进行解构的过程当中了,这就是美国的理查德。沃林教授的《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从“救赎”这个词就明显可以看出此书着重本雅明的哪方面身份。沃林教授认为,公众最需要的,是一本能够集中阐述“他具有犹太教神秘主义渊源的历史哲学到他后期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自我理解”的书。事实上,本雅明众多身份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和神学家的身份。法兰克福学派中的阿多诺声称本雅明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生前的好友肖勒姆则笃信本雅明是一位“放逐凡间的神学家”。我在这里所想到的倒不是学术界对本雅明暧昧身份的争吵,而是如果辩证法既然与神学视同陌路,那么这两种经验是如何让本雅明在写作中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呢?也许根本没有有机地结合?事实是,本雅明一生的写作都深深地纠结在他多重的经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同意阿伦特所言本雅明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本雅明深深喜爱的卡夫卡一样,他们都一样的细腻、敏感、脆弱、孤独,而且不时地陷入绝望,但是他们是自己的拯救者。他们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但是当他们一旦书写的时候,他们都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