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环境地质学研究
1.2.2 农业地质学研究
1.2.3 农业灾害学研究
1.2.4 农业环境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与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2.1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
2.1.1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构成
2.1.2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特征
2.1.3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功能与反馈机制
2.2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实质与类型
2.2.1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
2.2.2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实质
2.2.3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
第三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背景
3.1 自然地理环境
3.1.1 地理与气候
3.1.2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
3.2 区域地质环境
3.2.1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
3.2.2 黄土岩性及其分布特征
3.2.3 地表水和地下水
3.3 社会人文环境
3.3.1 社会发展简史
3.3.2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
3.3.3 工农业生产概况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史及其对农业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
4.1 农业发展对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方式
4.1.1 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对地质环境要素进行选择适应的开端
4.1.2 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环境地质系统范畴不断拓展的过程与结果
4.1.3 农业发展的扩张性导致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产生
4.2 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阶段及农业环境地质状况变化
4.2.1 农牧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4.2.2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状况演变
4.3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机理初探
4.3.1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及其对农业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
4.3.2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本质
第五章 基于熵理论的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历史状况研究
5.1 研究思路
5.2 系统科学与熵理论
5.2.1 概述
5.2.2 信息熵及其应用
5.3 研究方法与步骤
5.3.1研究方法
5.3.2 研究步骤
5.4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历史状况研究
5.4.1 农业地质环境要素的选择
5.4.2 量测面积数据
5.4.3 各要素中各类型权值的研究
5.4.4 历史时期各农业地质环境要素信息熵的计算
5.4.5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历史状态研究(结果分析)
5.4.6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评判体系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6.1 评判指标的选择
6.1.1 指标选取原则
6.1.2 评判指标的确定
6.2 评判体系构建
6.2.1 评判原则
6.2.2 评判程序
6.2.3 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状况评判结果的分级
6.3 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评判的实例验证——以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6.3.1 验证区农业环境地质背景
6.3.2 验证区农业地质环境要素的获取
6.3.3 验证区农业环境地质要素评判值获取
6.3.4 验证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熵分析
第七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研究
7.1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实质与农业环境地质系统耗散稳定的含义
7.2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策略
第八章 农业环境地质学学科体系研究
8.1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研究状况
8.2 农业环境地质学理论体系
8.2.1 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与农业环境地质学
8.2.2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8.2.3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学科性质
8.3 农业环境地质学学科体系
8.3.1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学科地位
8.3.2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学科特点
8.3.3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学科结构
8.4 农业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8.4.1 系统科学的方法
8.4.2 自然历史分析法
8.4.3 制图方法
8.4.4 其他农业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