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为此,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简之,《周恩来在重庆》所承载一一或曰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周恩来在重庆》所写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几乎都是真人真事(只有钢琴家罗莹、画家张文等是虚构的)。但是,我在描写这些所谓真人和真事的时候,是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加以艺术化处理的。换言之,剧中所铺陈的历史背景是艺术化了的典型环境,所描写的历史真人完全是艺术化的典型人物。因此,剧中所写的历史事件不是史学家用史学思维审视的结论,而是我个人用独有的艺术视角审美化了的历史;同样,周恩来等人物形象虽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但他们是经过我的艺术化地再创造,完全变成了典型化的艺术人物。我希望未来的观众、评论家们,对《周恩来在重庆》所写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站在史学家的立场上求全责备。这是为艺术创作规律所决定的。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没有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电视台的支持是完不成的。其中:何事忠、易飞先、刘舜发、黄晓东、刘健、李廷勇、易士涌、张民等同志出力很多。同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杨伟光、李准、仲呈祥、李硕儒、丁振海、郑伯农、王兆海等同志贡献了他们的智慧。我还要说及的是:何静修是我的恩师之一,他病了,依然帮我出主意,送我有关的参考书。另外,黄如论先生一直关注我的创作。这次在写作《周恩来在重庆》的过程中给予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