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民法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

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

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余少祥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民权学子文丛
标 签: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09760 出版时间: 2008-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443 pages 字数:  

内容简介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切国家和社会制度不可避免的现象。新时期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凸现,如何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的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公正的实现。《弱者的权利》通过探究有关弱势群体产生根源、弱势群体现象、各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等问题,全面系统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本书也是我国从人权角度研究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第一本专著。 保护弱势群体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必城。本书从权利角度研究弱势群体问题,指出:弱势群体不仅缘自经济贫困,也缘自因制度、法律、政策排斥而导致的权利贫困。弱势群体保护是倾斜保护而非平等保护,是基于现实的不平等而追求平等的权利诉求,即人民不因其弱势排斥在法律保障之外。

作者简介

  余少祥,男,法学博士,安徽省宿松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教授,培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青少年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法治新闻》副总编辑等职,编辑作品100余万字,参加过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我给牟其中当律师》、《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及文学作品若干,在《法学评论》、《司法研究》、《律师文摘》等发表《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法哲学论纲》、《法治探源》、《论律师职业价值与商业限制》、《新闻自由与舆论监督权》等学术论文十余篇,专业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

图书目录

上 篇 社会弱势群体的解释理论——如何认知弱势群体?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3
  第一节 概念特征…………………………………………………………………………3
    一 经济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3
    二 权利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8
  第二节 定义解析…………………………………………………………………………12
    一 应区别“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12
    二 应区别“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14
    三 弱势群体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5
    四 如何理解弱势群体是一个虚拟“群体”………………………………………16
  第三节 构成分类…………………………………………………………………………18
    一 “特殊群体”论与“四种人”论………………………………………………18
    二 边缘化个体论……………………………………………………………………21
第二章 认知社会弱势群体的方法论…………………………………………………………24
  第一节 阶级斗争论………………………………………………………………………24
    一 阶级斗争论的产生………………………………………………………………24
    二 阶级斗争论与三维分析论………………………………………………………29
    三 阶级斗争论的历史地位…………………………………………………………34
  第二节 社会变迁论………………………………………………………………………36
    一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36
    二 社会分化及其影响………………………………………………………………39
    三 群体分化的形成…………………………………………………………………41
  第三节 社会分层论………………………………………………………………………45
    一 社会分层的概念结构……………………………………………………………45
    二 社会分层与社会控制……………………………………………………………49
    三 社会分层的理论阐释……………………………………………………………52
第三章 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三大根源………………………………………………………61
  第一节 制度性根源………………………………………………………………………61
    一 制度的概念特征…………………………………………………………………61
    二 制度与利益的联系………………………………………………………………64
    三 制度如何造成贫困………………………………………………………………65
    四 政治制度的影响…………………………………………………………………73
  第二节 法律根源…………………………………………………………………………77
    一 权利不平等的法律根源…………………………………………………………77
    二 经济不平等的法律根源…………………………………………………………84
    三 实例研究:我国户籍法律制度…………………………………………………97
  第三节 公共政策根源……………………………………………………………………102
    一 公共政策概念本质………………………………………………………………102
    二 公共政策对贫困的影响…………………………………………………………105
第四章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产生及其特点…………………………………………………115
  第一节 弱势群体问题国际现状…………………………………………………………115
    一 国家间贫富分化…………………………………………………………………115
    二 国家内部贫富分化………………………………………………………………117
  第二节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产生………………………………………………………123
    一 社会变迁:发生及影响…………………………………………………………123
    二 群体分化:形成与危机…………………………………………………………130
  第三节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主要特点…………………………………………………139
    一 物质生活极其贫困………………………………………………………………139
    二 制度和政策法律是重要成因……………………………………………………142
    三 数量规模十分庞大………………………………………………………………144

      中篇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正当性理论——一个权利角度的评述
第五章 政治学理论……………………………………………………………………………149
  第一节 秩序与安全权论…………………………………………………………………149
    一 必要性分析………………………………………………………………………149
    二 正当性分析………………………………………………………………………152
  第二节 权利与人权理论…………………………………………………………………156
    一 权利理论的诠释…………………………………………………………………156
    二 人权理论的诠释…………………………………………………………………168
  第三节 平等权的理论视角………………………………………………………………173
    一 政治法律平等的含义……………………………………………………………173
    二 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5
    三 现代:平等权与平等主义………………………………………………………180
    四 我国的经济平等思想……………………………………………………………186
第六章 社会学理论……………………………………………………………………………192
  第一节 权利社会学的阐释………………………………………………………………192
    一 权利的社会基础…………………………………………………………………194
    二 权利的社会价值…………………………………………………………………197
  第二节 社会救助权理论…………………………………………………………………203
    一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权…………………………………………………………203
    二 社会救助权的历史考察…………………………………………………………206
  第三节 福利权与弱势群体………………………………………………………………213
    一 社会福利是一项权利……………………………………………………………213
    二 社会福利模式类型………………………………………………………………216
第七章 伦理学理论……………………………………………………………………………219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解读…………………………………………………………………219
    一 人本主义思想源流………………………………………………………………220
    二 近代人本主义简论………………………………………………………………223
    三 现代人本主义的诠释……………………………………………………………233
    四 后现代主义理论…………………………………………………………………244
  第二节 “仁爱”学说……………………………………………………………………245
    一 我国古代“人贵论”……………………………………………………………245
    二 “仁爱”学说……………………………………………………………………246
    三 康有为的“博爱”学说…………………………………………………………252
    四 “仁爱”思想简评………………………………………………………………254
  第三节 关于“正义”理论………………………………………………………………258
    一 词义考略…………………………………………………………………………258
    二 正义观念起源……………………………………………………………………260
    三 现代正义理论的诠释……………………………………………………………26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