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号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弓箭制作老字号;而杨福喜是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前不久,保存完整的清代宫廷弓箭制作的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一致认为,“类似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这种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品种几乎成为绝唱”。中国弓箭制作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射艺”是传统文化社会中品位的象征,是对君子“六艺”、的具体要求。聚元号曾经辉煌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制作的弓还出口到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1957年,杨福喜的父亲还用罕见的白牛角为毛泽东做过一张弓。但在“文革”的“横扫”中,聚元号的牌匾被砸了,弓箭作坊成为“历史的垃圾”被清除,中国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已经濒临失传的危险……不能让民族传统技艺流失.杨福喜萌生了重振民族弓箭的念头。做一张弓要经过二百多道工序,而杨福喜年过四十才刚刚迈出学艺的第一步,这其中的故事,酸甜苦辣,让人闻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