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

定 价:¥35.00

作 者: 洪涛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ISBN: 9787501335664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以诠释学理论为架构,追溯《红楼梦》由产生到被接受的过程,考察作者、文本、读者三大关键与诠释活动的关系。可称为一部专题性的红学批判史。全书理论稳固、条理清晰、资料全面、论证充分,思考和讨论的都是有关红学的关键问题。作者身居海外,较少受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持论也似乎更为客观公允,或有助于当今红学界的相关研究突出怪圈、回归正途。

作者简介

  洪濤,原籍福建。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博士。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目前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從事明清小說研究、漢籍外譯研究,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可分為五個系列:《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紅樓夢英譯評議》、《紅樓夢譯評之研究》、《四大奇書英譯評議》、《四大奇書變容考析》。各系列將陸續結集成書。 翻譯并出版書籍、詞書共三種:《英語文法新解》(香港:朗文出版亞洲有限公司,1995)、《英語文法與表達技巧》(香港:朗文出版亞洲有限公司,1997);與友人合譯《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三版增補本)》(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2005)。

图书目录

序言
凡例
第一章 導論
1 引言
 2 前賢討論紅學史的模式及其局限
 3 本書的研究範疇及取向
 4 結語
第二章 《紅樓萝》作者的身份及其超強的詮釋功能
 1 清代關於《紅樓夢》作者的記載及附會
 2 遗民著書說的興起
  2.1 王夢阮、沈瓶庵的設想
  2.2 蔡元培的說法:“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
  2.3 鄧狂言與“漢人作者說”的確立
 3 《紅樓夢》作者的種族與詮釋的關係
  3.1 《紅樓夢》與作者決定論
  3.2 新紅學的“旗人作者說”
   3.2.1 胡適的研究和詮釋轉向——“奪取”作者,奪取詮釋權
   3.2.2 俞平伯封反滿說“民族主義”理論的抨擊
   3.2.3 周汝昌對“反滿說”的猛烈攻擊
  3.3 索隱派對“旗人作者說”的反應
   3.3.1 壽鵬飛和景梅九另立作者
   3.3.2 反滿說封自傳說作者論的消解
   3.3.3 潘重規:原作者是“石頭”(“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一)
   3.3.4 杜世傑:曹雪芹是個化名(“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二)
   3.3.5 李知其:曹雪芹是說書人(“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三)
  3.4 余英時的“調和論”——曹雪芹的“漢族認同感”
 4 馬、列紅學家對作者世界觀的超越
  4.1 馬、列紅學家論曹雪芹的世界觀
  4.2 創作論:馬、列紅學家眼中的曹雪芹“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4.3 作品論:作品自身的客觀效果論
  4.4 批評論:不重視作者意圖的批評方法
 5 後四十回的作者與作者的分類功能
  5.1 俞平伯的“性情說”
  5.2 隱含的作者(implied author)及作者的分類功能
 6 結語
第三章 《紅樓夢》的文本地位與詮釋問題——貫通論、有機說、優劣論、結構學、探佚學
 1 《紅樓夢》程高百廿回本在新紅學以前的穩定地位
 2 文本的“貫通”、“内在結構”和“有機說”
  2.1 後四十回“續書說”的提出
  2.2 俞平伯的“貫通論”與文本地位
  2.3 《紅樓夢》的“内在結構”與“有機說”
 3 前八十回異文研究的各種問題
  3.1 “作者原本”與“作者最後定本”的觀念
  3.2 文本的不穩定性與詮釋的關係
  3.3 文本的修訂與作者意圖
  3.4 文本的殘缺與貫通
  3.5 作者本意與文本的地位
  3.6 文本的優劣真偽之辨與作者功能觀念
   3.6.1 優劣與真偽問题
   3.6.2 繁簡二系的關係和作者問題
   3.6.3 近年校注本對第六十七回的取捨
 4 “獨特的結構學”與無形的文本
 5 結語:對文本特徵、結構、探佚等問題的思考
第四章 《紅樓夢》的特殊讀者與《紅樓夢》的詮釋
 1 脂批的出現及批者身份的特殊性
  1.1 批語出現的時間特早
  1.2 批者身份的特殊性
 2 新紅學以前脂批的命運
  2.1 批者的權威
  2.2 脂評的消亡及其重大影響
 3 新紅學時期的脂評研究
  3.1 脂評重出
  3.2 批者的身份與批語權威的建立
   3.2.1 讀者反應批評(Readel-response criticism)的啟示
   3.2.2 關於脂評的可信性:胡適的“堂兄弟說”與“作者自注”
   3.2.3 俞平伯的猶豫:“訐者之意”與“作者之意”的分野
   3.2.4 周汝昌的“脂硯即湘雲”:“取其所需”、循環論證”的詮釋策略
   3.2.5 依附作者的權威
 4 脂評的詮釋問題:自傳說和反自傳說的對立
  4.1 脂批與著作權的確立、自傳說的完成
  4.2 索隱派的反攻:索隱派的“增刪說”和“暗合說”
  4.3 “合傳說”及其論證方法
 5 結語:偽陳述與真歷史
第五章 總括及批評
 1 意義的來源及詮釋的目標
 2 評《紅樓夢》的詮釋方法
 3 總結
參考資料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