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对两汉道家史上的几个问题的反思出发,論证自西汉末至东汉末二百余年的漫长时间中存在着一个有时代特色的黄老道家思潮,即史称 “黄老道”。黄老道在承接以往的黄老学的基础上,以道家思想与方术的结合为特色,其背后有世称 “方士” 的一批士族势力的增长。作者认为,在兩汉时期,并不是人们通常假设的那样以儒家经学为汉朝容许的唯一思想。当时,虽然儒家经学占主导思想的地位, 但专制皇权对方士之术还予以深切的关注, 并供养大批方士,于是方士阶层又成了与儒生比肩的士族势力,形成黄老道学的新的学术思潮。儒家经学与黄老道,可以说是反映汉代时代精神的两大学术思潮, 皆以天人感应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符合大一统的时代需要的哲学思想。尽管如此,二者的思路则确然不同,尤其是黄老道取代汉初黄老学的地位,成了道家的主流,确立儒道二家对立、并存的局面。本书不仅深入硏究了黄老道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而且从天道观、生命观、养生观、治世观诸多方面对黄老道思想作出了全面的分析, 并从先秦汉初的神仙学、方技学、道家哲学和养生学以及阴阳五行数术学等方面, 对黄老道的思想渊源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这样可使我们对汉代黄老道思潮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