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得出了如下最主要的结论:(1)东南极的太古宙陆核在中元古代时经历了不同的构造运动,这些运动可能分别与印度的中原运动、非洲的基巴拉运动和北美的格林威尔运动相当。(2)北维多利亚地西边的鲍尔斯地体和罗伯逊湾地体是外来地体,是在寒武纪之后增生到东南极威尔逊地体上的。(3)原划为石炭-三叠纪的南极半岛格雷厄姆地的"基底变质岩"特里尼蒂半岛群及南设得兰群岛的迈尔斯陡崖组的确切时代为晚三叠世。(4)在南极地区发现的早三叠世早期的水龙兽Lystrosaurus动物群,不仅见于南极洲,亦见于南非、印度、中国、老挝以及俄罗斯的维特奴加(Vetluga)等地, 它们当时应是生活在同一陆地上。(5)罗迪尼亚超级古陆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至少经历了三次形成时期:1,600Ma、1,400-1,200Ma和 1,190-980Ma。罗迪尼亚古陆形成不久,即开始破裂。这一破裂主要始于1,100-750Ma前。(6)冈瓦纳古陆的演化可分成如下阶段:① 罗迪尼亚古陆裂解阶段(950-570Ma),② 独立冈瓦纳古陆阶段(570-320 Ma),③ 冈瓦纳-劳亚联合古陆(潘加古陆)阶段(320-170 Ma),④ 冈瓦纳-劳亚联合古陆(潘加古陆)解体阶段(170-30 Ma)。(7)西冈瓦纳的形成始于1,400-1,200Ma的基巴拉运动,最终完成于570Ma左右。东冈瓦纳形成于750-500Ma间,在500Ma左右完成。冈瓦纳古陆的主体是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最终形成的。(8)泛非旋回实际上是新元古代时主要发生在地球南半球的从罗迪尼亚古陆开始破裂到冈瓦纳古陆形成这一阶段的地壳运动。泛非事件主要是在泛非旋回末期发生在大约500Ma前各冈瓦纳陆块间和陆块内的岩浆活动、变质热事件及对同位素体系的扰动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陆-陆碰撞和增生。(9)侏罗纪以后冈瓦纳古陆的裂解可分为如下阶段:①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② 侏罗纪-白垩纪-老第三纪,③ 老第三纪。(10)白垩纪时, 随着冈瓦纳古陆各陆块的进一步漂移, 古地理发生变化, 开始形成威德尔浅海动物地理区;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后期,在陆地上形成了以假山毛榉为代表的植物地理区,即威德尔陆地生物地理区。陆地威德尔生物地理区的发展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11)冈瓦纳古陆的最后分裂, 对南大洋的洋流分布、全球大气循环以及生物演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结果一直影响到现在, 构成现代地理、海洋、气候和生物分布的基本格局。(12)本书提出了地球旋转膨胀说,认为它是地球动力学的基础。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说明地球不仅在旋转,而且在旋转的同时体积在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