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内蒙古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一类特征鲜明的群体-33个牧业旗县地区,凭借许多独特的草地、矿产、能源等资源优势,成为21世纪推动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新的增长亮点。但是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内蒙古牧业旗县地区,以发展自身为目的,盲目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实施单一的资源开发导向型战略,忽视民族发展和生态环境多样化的特点。其发展模式仍是基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即在传统的工业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境内的自然资源无序开采,利用落后的机器设备进行产品的低附加值加工,这些利益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以资源外流、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为代价的基础之上的。结果导致内蒙古牧业旗县地区大量水土的流失,资源的浪费、外流,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的恶化。因此,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如何进行协调,是摆在牧业旗县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同时,对于牧业旗县工业化理论的研究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也是对民族工业化理论的补充。牧业旗县的发展对民族地区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必要对牧业旗县的科学发展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