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2.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2.3 跨学科研究方法
1.2.4 比较分析方法
1.3 主要内容、创新和不足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及不足
2 税收精细化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1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1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原则
2.1.2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2.1.3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配套工具
2.2 税收精细化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
2.2.1 探究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渊源和基础
2.2.2 探讨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领域
2.2.3 提出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2.3 税收精细化管理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2.3.1 如何进一步夯实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3.2 如何确定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衡量指标和研究领域
3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界定、特征与理论基础
3.1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3.2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3.2.1 集约性
3.2.2 战略性
3.2.3 渐进性
3.2.4 匹配性
3.3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3.3.1 精益企业理论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3.3.2 管理科学理论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3.3.3 治理理论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3.3.4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4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应用范围
4.1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4.1.1 定义价值
4.1.2 识别价值流
4.1.3 流动
4.1.4 拉动
4.1.5 持续改进
4.2 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范围
5 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5.1 测度的必要性分析
5.2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2.1 全面性原则
5.2.2 独立性原则
5.2.3 可行性原则
5.2.4 实用性原则
5.3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与逻辑框架
5.3.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5.3.2 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的逻辑框架
5.4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定义和描述
5.4.1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5.4.2 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述
5.5 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灰色关联分秒法
5.5.1 指定参考数据列
5.5.2 初值化处理
5.5.3 关联系数计算
5.5.4 关联度计算
5.5.5 归一化处理
5.6测度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计算公式
6 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测度:实证分析
6.1 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及其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6.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6.1.3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6.2 税收精细化管理测度指标的权重
6.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6.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6.2.3 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6.3 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及特点
6.3.1 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总体情况
6.3.2 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各市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比较
6.4 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7 构建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税源监控体系
7.1 建立与数据管税理念相适应的税源监控新模式
7.2 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
7.3 开展纳税评估、同业税负分析和税收经济分析
7.3.1 全面开展企业纳税评估
7.3.2 加强同业税负分析
7.3.3 深化税收经济分析
7.4 建立税务部门主导型社会综合治税网络
8 构建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和税务组织
8.1 再造征收与管理流程
8.1.1 流程再造理论
8.1.2 通过流动和拉动查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8.1.3 综合运用流程导向型和职能导向型模式优化征管业务流程
8.2 优化税务组织机构
8.2.1 推进税务组织从层级制到扁平化
8.2.2 渐进式优化整合两套税务机构
8.2.3 推行以执法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权责管理
8.3 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
8.3.1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8.3.2 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8.4 优化纳税服务
8.4.1 纳税服务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8.4.2 当前我国纳税服务工作的现状
8.4.3 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路
9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税制优化
9.1 税收制度与精细化管理
9.1.1 税收制度对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9.1.2 精细化管理对税收制度的要求
9.2 从税收精细化管理视角审视当前税收制度
9.3 完善优化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议
9.3.1 优化税制的总体要求
9.3.2 完善优化税收法律体系
9.3.3 完善增值税制度
9.3.4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9.3.5 制定物业税制度
10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