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的提法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人才需求缺口加大、就业压力增加、弱势群体权益受损等现实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2006年8月22日至2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促进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中南花园酒店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发展”。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湖北省副省长蒋大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光教授到会致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界知名资深专家潘金云、陈宇、田小宝、邓大松、袁伦渠、姚裕群、陈全明等,以及多位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者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演讲。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包括就业促进、农民工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开发与人力资本、劳动关系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学者们对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现实问题的关注。《面向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促进》共选编了优秀论文60余篇,分为劳动就业、人才开发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四大主题。入选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无论是理论剖析还是实证研究都反映了学者们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和真知灼见。限于篇幅,同时也为了保证论文集主题的突出和鲜明,编者几经斟酌,删减了部分论文的内容,请有关作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