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科技与社会研究:2007年第一卷(STS)

科技与社会研究:2007年第一卷(STS)

科技与社会研究:2007年第一卷(STS)

定 价:¥60.00

作 者: 陈凡,秦书生,王健 主编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经济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025149 出版时间: 2008-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25 字数:  

内容简介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种交叉学科研究,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已经开始研究一些STS性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ST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引进我国,并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背景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STS学术会议。目前,STS研究正在对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跨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STS研究领域已经深入拓展,丰富了STS的建构性、多样性和实用性。STS这个学术界的一颗新星,是夏季午后沁人心脾的一杯绿茶,更是涟漪湖边的一只彩色舞蝶,散发出清爽淡雅的特质,吸引了更多学者的目光,得到了相关学术领域的认同。STS研究在国内虽然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但是它就像含苞待放的娇艳花朵,散发出了脱俗的芳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惹眼的光芒,无法遮挡;它像人类在21世纪的一束火把,引导人们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有助于人类树立新的科技观。为了促进我国的STS学科发展,加强STS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会,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科技与社会研究》杂志(每年一卷),并在东北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全球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的2007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围绕主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多视角地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按照如下五方面议题加以编辑整理:①科技与社会(STS)基本理论问题;②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③科技进步与政府的公共政策;④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⑤STS教育及其国际比较。并将该学术论文集作为(科技与社会研究)杂志的2007年第一卷正式出版。该论文集中收录的学术论文,展现了国内ST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STS学科的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科技与社会研究:2007年第一卷(STS)》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科技与社会(STS)基本理论问题
论STS的两种研究传统
日本的STS概述——以“科学技术社会论学会”为例
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
STS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
论科技政治空间张力的互动
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
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
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
“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
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划分
工程技术的伦理控制
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
“卢德意象”正名的社会意蕴阐释
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
论发达国家社科类社团功能的发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3”视阈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
技术发明的需求动力和一般机制
技术民主化:费恩伯格的民主政治理想
“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
文化理论对技术史若干问题的重构
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
托马斯·休斯的技术系统方法探微
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
公众参与规约技术价值观解析
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
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之自然观
“科技奥运”内涵解析
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学技术和人文诉求
自主创新与科技评估制度、监督机制的构建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研究
品牌经济的“青岛现象”与创新战略
对企业创新的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基本内涵及行为表现
军事技术创新效果评判的不确定性
技术标准对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影响分析
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综述
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
战争史上最大的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美国MIT辐射实验室案例研究
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与政府的公共政策
科技进步与公共政策制定:关系、重点与前景
世界首个晶体管是偶然性发明吗?
STS视阈中的区域发展观解读——东北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信息化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美国政府资助产业研发相关管理经验与启示
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
全球科技治理的权力结构、困境及政策含义
论科学与技术之公共政策的异同
关于国企改革与技术创新路径变迁的思考——从技术的社会形成(SST)视角看
技术创新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化及其公共政策
“基莱问题”与政府资助基础研究的理性
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人工物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技术化科学与科学化技术看
建立和谐社会开发社会技术——日本社会技术研究述评
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生态价值观的哲学反思——兼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及其启示
科学发展观的技术生态化导向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创新
技术生态化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撑
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
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
论抑制科技发展负效应的若干关系
海洋科技与未来的伦理之维
消费者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正当性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产生活与第一生产力的未来
物联网带来的伦理挑战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特征分析
STS教育及其国际比较
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
论科学道德建设
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拔尖人才的知识结构探析
拔尖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影响我国科学精神培养的思想文化因素分析
STS视阈下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浅探
麻省理工学院的STS教育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对策
论点摘编
是STS,还是STA
STS视阈下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全球化视阈中的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STS教育与国家科普能力——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海峡两岸科技与社会(STS)教育比较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