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定 价:¥20.00

作 者: 赵蓬蓬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丛书
标 签: 政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13036194 出版时间: 2007-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字数:  

内容简介

  2006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策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丛书”五种,其中包括笔者写的这本《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笔者认真学习全会决定精神,学习参阅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政治建设的角度阐释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要求,以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和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及其方向。

作者简介

暂缺《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民主政治之路
第二节 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
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开端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坚持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三、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的结论
四、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节 坚持民主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一、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主权
二、坚持民主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三、坚持民主执政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四、坚持民主执政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
五、民主执政决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节 坚持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的统一
一、坚持依法执政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的需要
二、坚持依法执政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保障
第四节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统一
一、正确处理党与人大、政府、政协、其他组织的关系
二、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
三、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
第五节 扩大党内民主促进社会和谐
一、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二、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三、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第三章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体保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及实践
第二节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理论与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实践
三、新时期党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基础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民民主专政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要扩大人民民主
第四章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体保障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反映了人民同国家的关系
二、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配置原则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组织的最初尝试和构想
一、从“劳工联合的会议”构想到中国的第一个工农政权
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后政权组织形式的构想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初创时期
二、中断和恢复时期
三、发展新时期
第四节 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保证
一、建立法制化、科学稳固的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领导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领导权的特点
四、中国共产党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一、立法权
二、监督权
三、人事任免权
四、重大事项决定权
第六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体保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保证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和谐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秩序和谐稳定
第五章 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区域关系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采取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
二、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探索
三、党实行各民族平等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民族区域自治上的探索和成就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民主权利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及其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把集中制和分权制结合起来
二、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三、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的由来
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
三、“一国两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 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
第一节 国情与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着中国政党制度的性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初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
三、完善: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相互关系
一、执政党和参政党
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构建和谐党际关系
第四节 和谐党际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体现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核
二、营造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实践内容
三、“和而不同”,不断把和谐推向更高境界
第七章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节 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推行政务公开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扩大司法民主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一、我国的司法体制
二、我国司法制度和程序的民主特色
第三节 尊重和保护人权
一、人权思想的发展历史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权观及其实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人权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