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不仅为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或史裁,也为文物考古、图书文献以及各专业工作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五十年代末,中国历史博物馆尝据《骨董琐记全编(上下)》引《孤儿吁天录》所述“张献忠公牍文”条,对该馆展览的中国通史中有关明末张献忠起义的史实,进行过修改。原教育部所属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曾参照此书中一些条目为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过修订,此书至今领誉史坛,并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骨董琐记全编(上下)》既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史著,也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工具参考书。此书因是随手摘录,注所引或置于篇首,或置于篇末,且有不完备处;一书数条分置各类,或一条间有两目,内容分散,不相连贯;而且有的内容原案与本案不分,又因是旧式断句,致有某些字句很难读顺。在此次增补中,除保留原书风貌不动外,仅对个别条目作了局部调换,如重复的条目合并为一;较分散的部分略加集中;讹夺之字予以订正外,为便于阅读,试照辞书体对全书进行了新式标点。另增加了若干新条目,基本上按类编排入此书中。此次增补的内容,原为先父生前笔录的札记,分散在各处,后经检选整理,名为《松堪小记》,体例与《骨董琐记》略同。原刊在1982年《文史》十六、十七两辑中,这些条目如“明代坊里均役碑”,原碑在江苏江阴,可从各衙门铺陈、轿伞、卷箱、桌椅等多项什物定例中,考见明中叶后江南的物价。又如“张献忠题诗”条,封建史书中尝污蔑张献忠妄杀,读此知张献忠固不妄杀,而且不杀节妇、诸生和廉吏等,可为佐证。再如“戊戌政变实录”条,述及史书上所记政变内情,每多传闻之辞,时日先后,不免颠倒,此所述政变实由庆亲王奕勖听慈禧太后令旨,亲手布置,当较为可信。又“刚毅与崇禄交恶”条,实因皆奔走李莲英门路,讨邀慈禧太后宠信,以致二人冰炭不相容,由此可知清季官场之弊端。此外,如“圈地”条,据彭士望《耻躬堂文钞》所记,知清顺治七年在粤中也曾进行过圈地等,这些也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可供参考。至于全书在传统的治学方法和观点上的一些问题,读者当能自作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