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年轻时很崇拜明末的大学问家、著名的民族志士顾炎武,于是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为“太炎”,以示崇仰追随之意。中年以后,他的心中又有一个偶像,那是明初开国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浙东青田人刘基刘伯温。他被袁世凯幽禁时考虑身后事多,极不愿死后葬于杭州,一心要“与刘公冢墓相连”,托人寻访到刘基的墓地,并与他的后人商妥,要将自己埋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以申生死慕义之志”,他不但只是仰慕他,而且觉得自己的“事业志行”,与他颇为相似。刘基向有明代的“国师”之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章太炎对自己的期许和评价。章太炎无疑有过他的“国师”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扮演过一位“国师”的角色。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分子都曾希冀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一显身手,其中杰出者,更是怀有“为君王师”的抱负。章太炎不曾透露过他有这种抱负,他完全是被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情势推上后来的地位的,但他后期的志向和自我期许,必然也融化了这种潜在的意识。他力求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乃至作出完整的设计和构思,他要协助主政者处理和解决纷乱如麻的各种棘手的现实问题,为此而殚思竭虑。他其实只做过“顾问”和“秘书长”一类的职位,这些职位也许还没有一个更显赫的高度,但是以他在当时所做的事情的性质和作用而论,以他的学识、资历和声望而论,他可以算是一位“国师”而当之无愧,环顾民国初期的中国政坛,似乎还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称号和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章太炎以身后极高的礼遇,将他安葬在杭州西湖之滨,并专门建立了章太炎纪念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空间中,永远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存在,这是对历史的高度尊重。事实上,任何时候,我们阅读章太炎的生平,都会为其所具有的历史的丰富内容与精神价值所吸引,正像一位西方作家所说过的,许多伟大的人物酷肖他的时代,甚于酷肖他的父亲,历来被认为具有极大复杂性的章太炎,就非常酷肖他所处的时代,在我们以下转入叙述他的生平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幅幅画卷也随之迤逦展开……